9月2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1,58(14): 1426]发表了一篇意大利学者的荟萃分析,其结果显示,对于存在冠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及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MI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与CABG相比,患者接受PCI后卒中发生风险较低,但TVR发生风险较高(图)
9月2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2011,58(14): 1426]发表了一篇意大利学者的荟萃分析,其结果显示,对于存在冠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及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MI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与CABG相比,患者接受PCI后卒中发生风险较低,但TVR发生风险较高(图)。
■研究者说
“指南应据此提高PCI证据级别”
该荟萃分析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通(Stone)教授指出,既往的荟萃分析基本是基于注册研究数据,其中可能未排除很多混杂因素,使得结论不可信。最近,几篇关于PCI与CABG的随机临床试验发表,所以研究者认为是时候对这些随机试验进行汇总,以分析结果是否与既往结果有偏差。
因此,与既往荟萃分析主要纳入非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不同,该项荟萃分析纳入4项随机临床研究[LEMANS、SYNTAX 研究左主干亚组分析、PRECOMBAT及德国布德里奥德(Boudriot)等的研究],共计1611例左主干冠脉病变患者。
目前关于PCI用于左主干病变治疗的推荐建议级别,美国指南为Ⅱb/B,欧洲指南为Ⅱa/B。Stone教授就该荟萃分析结果的临床意义认为,指南推荐应将现有证据级别从B级上升至A级,级别的升高可以让临床医生在选择PCI时更有信心,因为他们将清楚此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是基于更为坚实的临床试验证据。
■不同声音
“力度不足,尚不能说PCI与CABG效果相同”
对于研究结果的解读,美国Piedmont心脏研究所孔佐里(Kandzari)教授则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尽管最近几项研究为PCI用于左主干病变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但指南推荐的证据级别不应因此改变。
他认为,评价荟萃分析结果并考虑是否可以据此改变指南推荐证据级别,要考虑分析所纳入的研究设计和研究质量。该荟萃分析仅纳入4项随机研究,且其中有一项为亚组分析,而且所纳入研究存在规模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问题,虽然几项研究结果一致,但不能简单地就此得出PCI与CABG效果相同的结论。
■外科观点
“研究待证,仍支持CABG长期结局较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外科医生维尔马(Verma)教授在分析该荟萃分析结果时,也提及了所纳入的研究规模较小和随访时间相对较短的问题。他指出,PCI和CABG两种策略可能仅在患者的长期结局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然而,由于分析结果显示2种策略1年MAC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难以确定更大规模或更长的随访时间会显示CABG优于PCI,正在进行的EXCEL试验将为我们进一步提供2种策略长期结局比较的数据。
此外,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存在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者)结局可能有异于其他患者。他认为,目前对于大多数左主干冠脉病变患者而言,证据仍支持接受CABG后长期结局较优;但对于同时存在多种疾病、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PCI是一种选择。
另外,Verma教授也指出,目前左主干病变患者,特别是复杂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这需要介入医生与外科医生之间通力合作。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