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科医学建立的目标是建立起规范统一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我们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社会大众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还应加强。部分群众认为全科医生是“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故不愿去基层医院就诊。要确保首诊在基层的实现,就要公众认识到全科医生的重要性,同时清楚地看到开展预防保健的长远收益。
张愈
今年对于全科医学有着特殊意义。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希望本次年会能成为学习和贯彻《指导意见》的动员会,通过此次会议加强《指导意见》的落实。
现在开始加强全科医学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此次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至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而建设此体系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主体就是全科医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1世纪最大的健康威胁,只有民众与全科医生结成紧密的健康同盟,才能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基层卫生一线的守门人作用,在日常临床诊疗服务中融入针对性、个性化的预防和健康指导,最终从根本上控制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实现卫生资源和保险经费的健康效应最大化。
《全科医学周刊》:您认为现在我国的全科医学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障碍?
张愈教授:这实际就是如何建立中国化的全科医学制度的问题。
我国全科医学建立的目标是建立起规范统一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我们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社会大众对于全科医学的认知还应加强。部分群众认为全科医生是“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故不愿去基层医院就诊。要确保首诊在基层的实现,就要公众认识到全科医生的重要性,同时清楚地看到开展预防保健的长远收益。
其次,提高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使之清楚自身职责与服务边界。目前,部分全科医生对自己应有的职能都不是很清楚。实际上,社区卫生服务主要负责医疗和公共卫生两方面。落实全科医生制度,就要对全科医生进行专业的教育,使之能承担基本的医疗工作,包括常见病的诊治、不能处理疾病的早期处置和转诊、由上级医院转回患者的随访及康复治疗等工作。
最后,通过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的方式解决经费有限和人员流失的问题。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公益性质的,但以前政府对此的投入普遍不够,需要医院进行营利,造成了“以医养防”的现象。近几年,政府开始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并开始实行药品“零差率”政策,使医院的医疗收入减少,故现在逐渐转变为“以防养医”的局面。此外,许多基层医疗单位都采用总额预付的方式,直接导致基层医疗单位药品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患者的就医条件因而受到限制。
以前我国医保只覆盖15%的人群,但随着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广,医保制度已覆盖到90%的人群,这就使就医患者数量出现急剧增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经费不足的状况日益突出。因此,要真正实现小病到基层,就要在制度或机制改革方面摸索经验,确保基层医疗单位的经费供给,并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岗位编制和制订职业发展计划等方式将人才留在基层。
《全科医学周刊》: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在全科医学建设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愈教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将主要从以下3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① 做好《指导意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为全科医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② 目前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正在筹建教育培训、慢性病与健康管理、农村全科医学和信息化4个学组,希望可以与全科医生制度的建设相结合;③ 组建顾问组,调动专家资源,协助解决全科医学人才建设的问题。
《全科医学周刊》:请您通过我们报纸向全科医生寄语。
张愈教授:虽然前路充满困难与挑战,但希望全科医生看到其正在从事的是一个朝阳行业。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近期目标是至2012年全国有6万名全科医生,至2020年达到30万名,最终达成每万人配备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因此,望全科医学的从业者看到希望并建立信心,最关键的就是这10年的发展和建设。
当我国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疆、凡是有医疗机构的地方都有全科医生时,广大人民才能获得安全、方便、有效和廉价的诊治,这时全科医学制度才能说从观念到机制上都趋于完善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