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5~10年,肺癌领域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如何?首先,我们应该用前瞻性的眼光
吴一龙教授
——听吴一龙教授讲述我国肺癌研究的昔今与未来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廖莉莉
未来十年: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论坛报》:您在会上将作题为《中国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的主题报告(9月15日11:30),不知您希望给大家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吴一龙:在未来的5~10年,肺癌领域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如何?首先,我们应该用前瞻性的眼光审视整个肺癌发展的未来。以目前已经显露出的端倪来看,有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将是未来十年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应该坚持下去的努力方向。不过,虽然我们知道了未来要走的路,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除了现有已经确立的标志物(如EGFR突变、EML4-ALK基因融合)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特征性标志物?第二,假设存在其他标志物,那么其对东西方人群的意义是否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我们不能盲目跟着别人走,而是应该根据既往经验和教训,开展属于自己的研究,反映出中国的特色。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现有研究体系中,制约生物标志物引导下临床研究发展的瓶颈何在?其实对于很多内容,我们可以说仍然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如何在未来研究中对此加以注意和克服,需要我们取长补短,开展更多设计精良的研究。
《论坛报》:这些问题是世界共有的还是我国特有的?
吴一龙:我认为,大部分是全世界共有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在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肯定会涉及有我国特色的地方。像我刚才提到的,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仍将是未来5~10年较为热门的话题,我们如何在这些话题中将我们的特色突出出来,并对其加以解决,就可谓是我们特有的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就目前而言,国外学者在有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经验很多,而我们由于体制、国情等原因,可能连其中一些基本问题都没能解决,何谈下一步?但信心我们还是有的,我们会认真地将其作为一个重点的新事物来加以研究,这需要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等临床研究组织肩负起相应的责任来,组织开展适合我们自己的研究。
《论坛报》:记得三年前您在接受我们的专访中提到了各期肺癌的治疗问题。不知现在情况如何,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
吴一龙:分期仍然是目前肺癌治疗中的重要问题,大的方向没有大的改变,但时至今日,可以说某些期别的肺癌治疗仍然有些“混乱”。虽然通过近年来的教育,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具体期别的内部仍有诸多亟待解决和完善之处。未来,我认为无论是对ⅢA期还是Ⅰ、Ⅱ期患者,当务之急都是应该引入分子生物学方法来进行细化,区别对待,才有可能使这些局面有所改观和突破。
过去十年:走过肺癌外科重要发展之路
《论坛报》:我们还注意到您有一个非常“外科”的报告——《论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9月16日11:40),不知您为何选择这一话题?
吴一龙:虽然近些年来我所作的报告涵盖多方面内容,更多的是涉及分子标志物的问题,但作为一名胸外科医师,对肺癌外科的理念和实践仍然是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这次我之所以选择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话题,是因为这是一个肺癌外科的基本问题。2002年,我们在《肺癌》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Lung Cancer 2002, 36;1),探讨了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问题。迄今为止,该研究结论(与纵隔淋巴结取样相比,肺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显著改善可切除NSCLC患者生存)已得到了美国胸科学院、欧洲胸金宝搏版本 会、日本肺癌金宝搏版本 会相关指南的认可,成为肺癌外科治疗参照的一个基本原则。
近期,美国、加拿大学者历时10年联合完成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ACOSOG Z0030)。其结果提示,若术中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采样的冰冻结果为阴性,那么进一步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益处。该研究结果一经揭晓,给国内一些医生造成了一些困扰和动摇,部分医生甚至以为现在可以不需要再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了。
因此,这次演讲主题的选择是希望能专门对这个看似平常但却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一深入探讨。其实,美国和加拿大的这项研究,仍然强调了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只是被部分学者误以为可以不做清扫了。实际上,该文作者在文章讨论部分说得很明白:在缺乏Z0030研究提到的外科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情况下,吴医生及其同事推荐的完全淋巴结清扫对于准确分期和改善生存仍然十分必要。
另外,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如何理性分析和看待临床研究结果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应注意避免道听途说和断章取义。
今年年会:变革时代的变革人
《论坛报》:作为今年CSCO年会执行主席和CSCO候任主任委员,能否谈谈本次选定的主题——“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
吴一龙:CSCO自成立以来,如何推动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一直是学会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涉及单学科规范化和多学科规范化的问题。前者相对容易一些,但后者由于涉及不同的学科圈,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等而显得更为困难,但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今年的主题中,“多学科规范化”是重要的关键词。
今年,我国的医疗改革也可以说进入了“攻坚战”。对于我们肿瘤学界而言,如何利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给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规范化是最基本也是较为理想的路径。对此,国家卫生部也用行动给予了大力支持。自去年至今,卫生部已经陆续组织专家推出了各种常见癌症的规范化诊疗指南,以指南的形式对我们肿瘤医师的行为规范进行了监督。
指南的执行离不开学会的力量。今年,卫生部医政司将派出专门的队伍与会,这也是今年年会的重要特色之一,即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和学会的联手,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进展。
《论坛报》:您最想跟参会者说什么?
吴一龙: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变革的思想来应对!
更多精彩内容,见专题报道:http://zt.cmt.com.cn/zt/csco2011/index.html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