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影像专家答读者问

作者:刘屹 整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9-13
导读

         赵教授进一步解释说,“CCTA‘说没事’,基本可排除冠心病,使部分患者免除再接受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这是目前CCTA最大的应用价值;然而CCTA的阳性预测值较低,无法准确判断管腔狭窄程度,钙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钙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相当普遍。因此,CCTA‘看到’血管有问题后,还得借助CAG来明确病变程度,CAG仍是目前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

关键字:  CCTA | 冠心病 | 病变评估 

inserted image

 

  诊断价值

inserted image

  “看有事没事,做CCTA;看事大事小,做CAG”

  感谢我们的读者用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诊断价值,赵教授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好”,这部分也是我们读者最为关心的内容。

  赵教授进一步解释说,“CCTA‘说没事’,基本可排除冠心病,使部分患者免除再接受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这是目前CCTA最大的应用价值;然而CCTA的阳性预测值较低,无法准确判断管腔狭窄程度,钙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钙化在冠心病患者中相当普遍。因此,CCTA‘看到’血管有问题后,还得借助CAG来明确病变程度,CAG仍是目前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

  研究显示,CCTA平均阴性预测值为96%,阳性预测值范围为64%~100%。CCTA阳性预测值较低的原因为钙化影响或病变严重程度被高估。

  赵教授告诉我们,CCTA实际上是一种筛查工具,该检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高,通常为0.5 mm;但时间分辨率较低,如双源CT的分辨率最高可为83 mm,一般在130~180 mm之间。虽然CCTA的阴性排查准确性高,但对远段血管及其细小分支的评估价值仍然有限。

  以上评论也与我们另一位读者的观点相符合——“CCTA看到没问题的基本都没问题,有问题的不一定有问题。”

  适用人群

  CCTA适用于中危患者

  CCTA的适应人群为有胸痛症状、仅凭单一无创性检查和临床评估无法明确诊断的中危患者,这是目前CCTA最重要的应用价值。CCTA“筛出”的冠状动脉钙化严重或临界病变的疑似患者,医生宜先对其予以负荷或运动核素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扫描检查,再酌情考虑CAG。高危且冠状动脉狭窄可能性较大的患者,赵教授建议直接接受选择性CAG。鉴于 CCTA的辐射损伤和阳性预测值较低,并不适用于低危患者。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的随访十分重要。

  此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非冠状动脉心脏术前患者亦可优先考虑CCTA。因CCTA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亦可作为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首选筛查方法。

  CCTA检查前心内科医生要做什么?

  “确保患者心率慢、心律齐”

  现有的CT扫描设备时间分辨率较低,基本上无法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完成全心覆盖扫描。为了获取清晰的图像质量,CCTA需要在心脏舒张末期进行图像的采集与拼接工作。在舒张末期,心脏相对静止,采集的图像比较清楚;而随着心率的加快,舒张末平台期越来越短,甚至缺失,图像质量很差。因此,优良的CCTA图像获取条件为患者在接受扫描时心率要慢、心律要齐,可配合屏气,不过分肥胖等。

  传统多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低,对心率较快及心律不齐患者的心脏成像质量较差,要求窦性心律,心率最好控制在65~70 次/分。探测器宽度的增加与空间、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心内科医生对拟接受CCTA检查患者的心率和心律仍要严格控制。

  CCTA检查也须讲究“个性化”原则,放射科和临床医生须明确向患者说明,CCTA不宜重复检查,亦非常规检查手段,不能完全替代选择性CAG。

  关于CCTA的五大关键词

  关键词1 设备剖析

  ‘排’是硬件设备,‘层’是图像技术。”

  据赵教授介绍,CT的探测器排数决定了其扫描覆盖范围,即CT球管旋转1周可采集的心脏体积量(成人心脏轴向尺寸约为12 cm),宽探测器的最大优势为减少或无需移床。64排CT每次扫描范围4 cm,层厚0.625 mm,完成单次覆盖心脏的扫描,至少需要移床3次。128排CT每次扫描范围8 cm。256排CT每次扫描范围16 cm,则无需移床。“排”是指CT探测器在Z轴方向的物理排列数目,为CT的硬件性参数,决定了CT对不同采集层厚的组合能力。“层”是指CT数据采集系统同步获得图像的能力,为CT的功能性参数,决定了同步多层图像采集能力。

  关键词2 开展情况

  “半数医院CTA检查每月不到20例。”

  2009年底数据显示,我国有64层以上CT约462台、双源CT血管造影(CTA)设备48台,16层以上CT机型投入临床应用逾1500台,但仅有约68%的设备用于心脏和冠脉检查,53%被调查医院每月行心血管检查不超过20例,其他多闲置。“可以说,在一些医院,‘好钢’没用在‘刀刃’上。”赵教授如此回答读者关于CTA普及程度的问题。

  关键词3 相关费用

  “相对不是太贵。”

  “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不一。”赵教授以北京地区为例向我们介绍道,“扫描费用约为800元,加上耗材费大约1300元,在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内。”

  关键词4 近期指南

  2009年 美国心血管CT学会(SCCT)发布《CCTA解读与报告书写指南》[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 2009, 3(2): 122]。

  2010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联合美国放射学会(ACR)、美国心脏学会(AHA)、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NASCI)、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与预防学会(SAIP)和SCCT发表CCTA专家共识[J Am Coll Cardiol 2010, 55: 2663]。

  2011年 SCCT发表《心血管CT辐射剂量及剂量优化策略》[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 2011, 5(4): 198]。

  关键词5 重要研究

  纳入17家美国医疗中心、750例低中危急诊胸痛患者的CT-STAT研究(多中心随机设计)发现,与标准负荷试验相比,CCTA将确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减少38%的医疗花费(2009年AHA年会报告,正式结果即将发表于JACC)。

  病变评估

   斑块

  CCTA仅可辨识“软”、“硬”斑块,斑块钙化有否;而无法识别易损性斑块。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术(OCT)可辨别出纤维和脂质斑块。

  然而,后二者均须与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技术相结合,为有创性检查且费用较高,有待优化。

  桥血管

  静脉桥血管直径较大(3~4 mm)。与自身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相比,CCTA对静脉移植血管的显像效果更好,但对乳内动脉血管桥的评估比较困难,由于金属夹存在及其管径太小(1~2 mm),易造成假象。此外,由于远端旁路吻合常存在钙化和(或)金属夹以及更为明显的运动,故CCTA对移植血管远端吻合部分的评估,较移植血管自身通畅性的评估更加困难。

  支架

  在大多情况下,CCTA无法准确识别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运动伪影、线状硬化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仍然是困扰CCTA成像的重要因素。然而,借助CCTA评估通过支架远端的血供情况,支架内的血运情况可间接被反映。大直径支架、高图像质量、结合患者临床表现,CCTA检查可以用于排除严重的支架内再狭窄。

  研究认为,支架大小是制约CCTA成像的重要因素。≥3.5 mm直径的支架通常均可被CCTA评价;八成3 mm直径支架可被评价;而在<3 mm直径支架中,仅有33%可被评价。

  胸痛三联征

  有读者提出应对急性胸痛患者施行“胸痛三联征”的CTA检查,即利用CTA同时检测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以鉴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后者又可细分为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及主动脉瘤破裂。

  赵教授并不推荐医生采用这一诊断策略,因为欲达到这一目的,首要挑战为对比剂须同时到达、并且维持显影不同的三类血管。但实际上,基于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病变的扫描方法、层厚和长度等均不同,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也不尽相同,无法实现一次性扫描成功。因此,CTA无法取代医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患者病情,对胸痛病因作出的初步判断。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