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在住院后,患者平日服用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常被停用,且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停药风险更高。论文8月2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1,306(8):840]。
加拿大一项研究显示,在住院后,患者平日服用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常被停用,且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停药风险更高。论文8月2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1,306(8):840]。
研究纳入老年患者(≥66岁)396380例,至少长期应用下述5种药物中的1种:他汀类、抗血小板/抗凝药、左旋甲状腺素、呼吸气雾吸入药物及抑酸药。研究者对ICU、非ICU住院患者和非住院患者的停药率进行了比较。
结果为,与非住院患者相比,住院患者停用上述5种药物风险均更高。住院与非住院患者的左旋甲状腺素停药率分别为12.3%和11.0%,校正比值比(AOR)为1.18;抗血小板/抗凝药停药率分别为19.4%和11.8%,AOR为1.86。ICU住院患者的他汀类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停药率分别为14.6%和22.8%,与非住院患者相比的AOR分别为1.48和2.31。与非ICU住院患者相比,ICU住院患者停用上述5种药物中4种的风险更高。对停药患者随访1年发现,其死亡、急诊就诊或急诊住院的AOR升高,停用他汀类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者AOR分别为1.07和1.10。
■ 同期述评
让患者带正确的药物回家
美国匹兹堡大学 卡恩(Kahn)和安格斯(Angus)
医疗机构间的转诊为患者提供了接受再次用药评估的机会,然而,患有慢性病或治疗方案较复杂的患者,可能因不合理换药或不恰当的治疗方案而受到伤害。
当然,某些情况下的停药是有意为之的,如新出现一些用药禁忌、病情需要重新调整用药方案或患者权衡利弊后自行做出停药或换药决定。然而,在尽量减少上述方面的影响后,非故意停药现象仍十分普遍。
此外,多重用药问题亦不容忽视。医师不仅要处理患者的急性病状况,还要应对复杂的药物问题,而这些药物往往可能使患者面临无法预知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尽管停药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并无更好的应对措施。目前,医院多采用计算机或人工核对方式在患者转院时进行用药情况核对,以确保出院与入院时用药一致。然而,此种方法效果尚不明确,且过于僵化,可能使患者失去在医院内进行药物调整的机会。此外,该方法多应用于医院内,而对于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则意义不大。因此,设计一种更合理而实用的方法势在必行。
■ 专家点评
停药或难避免,及时恢复用药是关键
卫生部北京医院 刘亚林
在患者出院后,常常发生中断使用原有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情况,且住ICU的患者风险更高。
此次发表于JAMA上的研究选取5类临床上常用的、有明确循证医学依据的慢性疾病治疗药物,从而更容易观察停药所致的不良后果。其研究意义在于唤起临床医师对误停药物的重视。
在ICU中,医师主要关注及治疗的是患者的急性病理及生理状态,为了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简化处方,在抢救、复苏过程中,停用原有的慢性基础疾病的口服用药是很常见的。而如何通过完善病例管理及建立用药电子信息系统,在患者转出ICU或出院时及时恢复原慢性疾病药物处方,避免因误停药物而增加死亡风险和再住院率,是需要我们注意及思考的。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