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集束化救治”可降低肝衰竭死亡率

作者:驻地记者 孙国根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08-24
导读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6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对肝衰竭不同时相病理特点采用“集束化救治”可有效降低肝衰竭死亡率。

  8月21日,记者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办的“长三角地区重症肝炎肝衰竭临床救治策略研讨会”获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6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针对肝衰竭不同时相病理特点采用“集束化救治”可有效降低肝衰竭死亡率

  肝衰竭也称暴发型肝炎或重症肝炎,是肝功能不全最为严重的表现,病情凶险,瞬息万变,是危重症病人中病情很复杂和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70%以上,肝衰竭发展到重度昏迷时,90%的患者将死亡,以往对该病往往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处理的被动治疗策略,效果不佳。

  在肝功能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损伤、缺血缺氧、内毒素损伤的先后发生称之为对病人的“三重打击”。为了更有效的抢救肝衰竭患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炎科改变思路,从传统的“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处理的被动治疗策略中走出,转为针对上述“三重打击”发病机制,强化以治疗“肝衰竭为主” 的全方位器官功能保护及营养支持的综合治疗策略,即根据重症肝炎不同时相的病理特点进行“集束化救治”以确保患者最佳预后与结局。

  据该中心重症肝炎科主任王介非教授介绍,所谓“集束化救治”就是,在肝衰竭疾病上升前期,针对“病理改变是免疫炎性损伤为主”这一特点,治疗原则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法”,清除病人体内的种种毒素因子,以保护和支持各器官功能为主,保证病人“内环境稳定”;在疾病上升期的初期阶段,此时病人机体除了免疫损伤外,还会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等状况,此时治疗原则应以改善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为主,而此时积极防治并发症更为重要,尤其要注意采取措施保护病人的肺与肾脏器官;在疾病上升期的中后期阶段,病人内毒素血症会对机体带来沉重打击,所以这时应辅以免疫增强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抗感染治疗,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和营养支持,并积极治疗各并发症,同时可考虑选择人工肝、肝移植治疗;如疾病得到控制,病人可转入平台期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为主,并加强营养全方位的支持,积极防治继发感染所导致的内毒素血症。

  据悉,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炎科6年来已收治全国各地重症肝炎患者800余名,采用“集束化救治”原则,成功抢救率在76.1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