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儿童的慢性肾脏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但足够丰富的营养、合理科学的饮食并未得到广泛重视,为了保护肾病患儿已经受伤的肾,饮食大有讲究,既要注意营养均衡和口感,又要根据病情控制蛋白质摄入,且更需要医护人员、专业营养师和家长的长期耐心指导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患儿维持正常的生长,这是记者7月31日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举办的“上海慢性肾脏病儿童家庭烹饪大赛”中获悉的信息。
日前,上海举行了慢性肾脏病儿童家庭烹饪大赛,大赛主办者上海市儿科学会肾脏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主任徐虹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儿童的尿检异常率为1%,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终末期肾脏病(即“肾衰竭”)发病率则为10—20/百万,这一水平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基本一致。这些患儿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对患儿科学饮食知之甚少或重视不够。
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5期,不同分期、不同年龄的患儿饮食有不同的要求,从第2期开始即应该纳入综合管理阶段,包括饮食治疗。如患儿已进行腹透或血透,饮食中的蛋白质应在医务人员检测下短期使用,除禁用食盐和含盐调味品外,应避免用含钠高的食物,包括加碱的馒头、面条和用苏打粉做的糕点、饼干等。肾脏病患儿的饮食应遵循3条原则:首先是个体化烹饪,如上述肾功能异常,须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其次是少盐烹饪,建议每天摄入1至2克盐即可,如患儿出现浮肿,须改用低钠盐;再次,如肾功能异常,患儿的热卡摄入量必须达标,可通过麦淀粉饮食来维持正常生长。如病例没有肾功能损害,不必过分限制蛋白质,以利于肾组织的修复。患儿病情好转时,应逐渐增加蛋白质的量,以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此外,如果孩子尿检出现血尿,但肾功能正常,饮食方面应该没有什么禁忌。
记者获悉,上海市有9个患儿家庭参加比赛;我国首批儿科系创创人、著名儿童保健专家刘湘云教授作为大赛评委之一参与了这次活动,并现场回答了参赛家长提出的问题,受到欢迎。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