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北京大学科研人员关于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POPs)暴露与
胎儿神经管畸形相关性的研究论文。神经管畸形是一类严重先天缺陷,包括无脑和脊柱裂等常见亚型,是导致围产儿死亡以及儿童终生残疾的重要原因,社会成本非常高。神经管畸形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很高,但病因尚不明确。虽然有人怀疑神经管畸形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因素例如燃煤所致污染有关,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神经管畸形发病风险相关的证据。
该研究分析了80例神经管畸形病例的胎盘中上百种持久性有机物(包括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等)及其代谢产物,作为胎儿子宫内暴露水平的指标,并与50例正常婴儿进行比较,首次发现胎盘中多环芳烃和部分有机氯农药水平与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存在相关性,并呈现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值得指出的是,这一相关性在无脑和脊柱裂两种主要亚型中均存在。该研究提出,胎儿母亲对这一类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差异以及对污染物的代谢差异很可能是导致这一关联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结果为神经管畸形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神经管畸形的预防、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使用和排放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涉及健康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点领域,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点。研究成果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生育健康研究所/卫生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任爱国教授领导的出生缺陷研究团队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朱彤教授领导的环境与健康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