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2010-2011感染病学研究精粹(一)

作者:路易斯·马丁内斯·马丁内斯(Luis Martinez Martinez)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7-21
导读

         2011年7月14日~17日,由北京地坛医院主办、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和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及感染病学会(GCAMID)协办的第五届地坛国际感染病会议(DICID)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感染病的抗药性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就临床微生物和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本报选取大会发布的2011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大会(ECCMID)精华内容及2010~2011年间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领域的重要研究,与读者分享。

inserted image
 

  2011年7月14日~17日,由北京地坛医院主办、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会(ESCMID)和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及感染病学会(GCAMID)协办的第五届地坛国际感染病会议(DICID)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是“感染病的抗药性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就临床微生物和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本报选取大会发布的2011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大会(ECCMID)精华内容及2010~2011年间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领域的重要研究,与读者分享。

  第一部分:临床微生物学 2010~2011 重要研究

  讲者:西班牙桑坦德坎塔布里亚大学 路易斯·马丁内斯·马丁内斯(Luis Martinez Martinez)

  携带NDM-1基因耐药细菌被发现

  在过去一年中,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无疑是发现携带1型新德里β-内酰胺酶(NDM-1)基因的细菌。迄今,携带该基因的细菌已在世界多个国家被发现,且包括 NDM-2、NDM-4在内的多种变异体相继被发现。此外,有研究显示,NDM与从赤杆菌属(一种海水中的微生物)分离出的β内酰胺酶Ⅱ具相似结构。

  cfr基因介导细菌耐药新机制

  关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耐利奈唑胺金黄色葡萄球菌(LRSA),发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 2010,50(6):821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0,303(22):2260]的两项研究显示,cfr基因是引起耐药主要原因,且减少利奈唑胺使用、进行耐药监测及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减少耐药菌传播。cfr基因被认为介导一种新的耐药机制,携带该基因细菌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多种细菌可携带该基因,并且其易在细菌间传播。

  MRSA万古霉素耐药存地域差异

  近年来,随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增加和万古霉素的广泛使用,德国和中国香港有研究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有下降趋势,但加拿大和美国研究未发现敏感性下降趋势。由此推测,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地域差异。研究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在欧洲约为9%,而在北美则为3%,且该差异在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同样存在,如在欧洲和拉丁美洲,MSSA对万古霉素耐药率约为4%,而在非洲和北美洲则为2%左右。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为不同地区的细菌变异不同。

  β内酰胺酶功能性分类体系更新

  2010年3月,布什(Bush)等在《抗微生物药物与化疗》[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0,54(3):969]杂志上发表综述,对β内酰胺酶功能性分类体系(Bush 1995年版)进行了更新。新体系包括:一组头孢菌素酶(C类);二组广谱、耐酶抑制剂、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丝氨酸碳青霉烯(A和D类);三组金属酶(B类)。近年来,不断有新的β内酰胺酶被发现,分别作为亚组归入各组内。

  注:β内酰胺酶分类体系包括分子结构和功能性分类体系两种,前者根据分子结构将β内酰胺酶分为A、B、C、D四类,后者(Bush 1995版)则根据β内酰胺酶底物谱和酶抑制剂谱进行分类,包括ESBL(A类)、质粒型头孢菌素酶(Amp C酶,C类)和金属酶(B类)。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