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男性患者,因“血压升高14年,发作性血压进一步升高伴头晕、头痛、心悸5年”入院。14年前,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150/100 mmHg),无其他不适症状,未诊治和监测血压。
病例介绍
现病史
60岁男性患者,因“血压升高14年,发作性血压进一步升高伴头晕、头痛、心悸5年”入院。
14年前,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150/100 mmHg),无其他不适症状,未诊治和监测血压。
6年前,患者因头晕、头痛、左侧肢体麻木伴轻微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就诊。血压为152/100 mmHg,
急查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示右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好转,遗留左脚中趾和左手环指麻木。
此后,患者持续口服氯沙坦(50 mg,qd),血压为120~130/70~80 mmHg。
5年前,患者在晚间入睡前突然出现心悸症状,其间小便6次,症状持续3小时不能缓解。患者在急诊室查平卧位心电图无异常,但坐起后的心率快达120次/分,平卧后心率恢复正常,坐起时心率又再次加快;口服β受体阻滞剂25 mg后症状缓解;当时未测量血压。
患者曾于4年前、3年前先后两次在北京某医院内分泌病房诊治,多次接受血浆儿茶酚胺、尿儿茶酚胺测定,肾上腺CT、I131-间位碘苄胍显像检查无异常,“嗜铬细胞瘤”无法确诊。
自3年前至今,患者在病情发作时,症状逐渐加重,每次均伴有血压升高,严重时伴有舌僵硬、濒死感、面色苍白;症状缓解后数日体力方能恢复。发作间歇期血压可正常,但伴有持续性胸闷、后背疼痛,有时可放射至左侧上肢。
约2个月后,患者于静息状态下心悸症状再次发作,血压达180/90 mmHg, 伴有出汗、全身疲乏无力、头晕、胸闷、后背疼痛。
此后,上述症状发作逐渐频繁,约半月发作一次,发作时血压为180~190/90~100 mmHg,有时血压高达220/110 mmHg,每次约持续10分钟,患者须含服速效救心丸以缓解症状。当地医院的肾上腺CT结果显示,左肾上腺增粗、异位嗜铬细胞瘤可疑。
入院半年前,患者于南京某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前降支近端和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别为80%和70%,两处病变分别被置入支架。 半年来,患者的胸痛、后背疼痛略减轻,但发作性症状并无缓解,患者丧失正常生活能力。为明确异位嗜铬细胞瘤部位,患者来我院诊治。
既往、个人、家族史
患者对“阿托伐他汀”、“福辛普利”过敏;口服“阿托伐他汀”后全身出现脓疱疮,口服“福辛普利”后全身出现风团,停药后消失。
患者无烟酒嗜好,父亲5年前因心肌梗死病故,母亲健在,3个兄弟均体健。
体格检查
体温36.5℃,心率83次/分,呼吸18次/分。患者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qd)的情况下测量血压为144/90 mmHg。
患者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主体位,神志清晰,查体合作。
面部、五官、颈部、心脏、胸部、腹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初步诊断
1. 高血压;
2. 发作性高血压、异位嗜铬细胞瘤?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
病例讨论
是嗜铬细胞瘤(PCC
)吗?在什么部位? 不是嗜铬细胞瘤吗?什么原因引发症状?肯定证据
该患者有嗜铬细胞瘤的典型临床表现。发作性血压升高,血压为180~190/90~100 mmHg,有时可高达220/110 mmHg,每次约持续10分钟,伴随头痛、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典型症状。
否定证据
该患者接受嗜铬细胞瘤的定性检查如血浆FMN、FNMN测定,以及外院的多次血浆儿茶酚胺、尿儿茶酚胺检查结果均正常。定位检查I131间位碘苄胍显像及肾上腺CT薄层扫描均未见异常。
再次询问病史,修订现有诊断发作性血压升高源于早年心理创伤
医生再次询问病史,患者道出自认为与血压无关的事件。5岁时,患者在玩耍时曾被同伴用棉被蒙住头部及身体约1小时,感觉恐惧并哭喊。自此患者每逢处于狭小空间时即感胸闷、恐惧感。青年时期,家中曾被红卫兵抄家。中年时,患者夜宿旅店或乘车较久时均曾有恐惧发作、情绪失控,可自行缓解。
患者被重新诊断为发作性高血压、惊恐发作(假性嗜铬细胞瘤)。诊断依据如下:患者幼年时曾有创伤史,遇到刺激时有恐惧发作;无明显原因突发强烈惊恐,伴有濒死感的痛苦体验;发作时有自主神经症状;病情发作不可预测,发作时意识清楚,事后可有回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无法缓解患者的胸闷、胸痛症状; 嗜铬细胞瘤的定性、定位检查结果均正常。
■ 点评
据国外文献,约98%的发作性高血压缘于非嗜铬细胞瘤,国内尚无明确统计数据,在我院,该病发病率为5%~10%。患者大多有明确的精神或心理创伤史,事后多年有发作性血压显著升高、且伴有自主神经症状,酷似嗜铬细胞瘤表现,但相关定性和定位检查均为阴性结果。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血压升高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有关。
有些患者的病史较为隐蔽,心理疾患不易被发现,幼年或早年的心理创伤常不被认为与发作性高血压有关,致使诊断困难。临床医生应首先排除嗜铬细胞瘤,完善相关检查,重视病史询问,尤其须警觉患者的心理状态。
抗高血压、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
患者口服盐酸氟伏沙明(50 mg,qd),3天后加量至100 mg/d;同时服用非洛地平5 mg/d。患者在住院期间有持续性胸闷、胸部不适感、后背疼痛,但未有发作性血压升高及相应症状。出院后患者的胸痛、胸闷症状逐渐减轻至缓解,血压稳定于120/80 mmHg。随访1年余,患者血压稳定在110~120/70~80 mmHg,仍口服盐酸氟伏沙明(50 mg,qd),停用非洛地平半年,患者已恢复正常生活,未再有恐惧症状发作。
■ 点评
该病一旦确诊,简单的治疗方法即可解除患者巨大的痛苦。抗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发作性的血压升高。医生对患者“已排除嗜铬细胞瘤诊断”的明确告知,起到了很好的心理治疗作用,抗高血压和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对该病效果很好。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