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改革的攻坚阶段,尽管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医疗结果评价研究这一学科对改善现有问题有较强针对性,对正处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阶段的我国而言,应当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开展,以期为我国医疗实践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为政府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撑,最终建立安全、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高效、公平、高质量的医疗体系。
我国正处于医疗卫生改革的攻坚阶段,尽管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政府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医疗结果评价研究这一学科对改善现有问题有较强针对性,对正处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阶段的我国而言,应当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开展,以期为我国医疗实践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为政府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撑,最终建立安全、有效、以患者为中心、及时、高效、公平、高质量的医疗体系。
中国医疗改革大幕拉开之后,“医学预防体系的建立”“医院体制改革”“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概念扑面而来。中国公众首次对我国的医疗体系进行深入思考,其受关注程度之高、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史无前例。
如何面对和看待目前我国的医疗环境?如何提升医疗质量,如何优化医疗体制改革?如何才能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高效、公平、高质量的医疗体系?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由此提上了议程。日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胡盛寿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回答了相关问题。
一个良好的开端
问:目前,如何优化现有的医疗体系,使之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不知前不久在京召开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与医疗卫生改革研讨会”,对这个话题有没有涉及?
答: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办的这个研讨会,旨在通过分享“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在国际上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合中国医疗卫生现状,以心血管领域为切入口,探讨如何跨越证据与实践的鸿沟,为优化医疗体系提供科学证据。而新兴学科“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就是对医疗体系中各种干预措施带给患者和服务对象的最终实际结果进行评价的应用型研究的统称。此类研究专门为解决如何改善医疗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覆盖率和公平性等问题提供了实践依据。我想,本次研讨会也将是推动“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在中国发展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个典型的案例
问:美国一位医学专家曾形容说,现代医学正走在分叉路口,我们的临床研究正以飞机的速度在前进,而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进程则充其量只是汽车的速度。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答:从证据到实践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将确凿的医学证据尽快转化为临床实践。也可以这么说,从医学证据的获得到医学实践的真正改变并非一蹴而就,总是存在着看不见的鸿沟。
比如,虽然有确凿的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使心梗再发风险降低20%,但美国却用了5年时间才让近一半患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同样,β受体阻滞剂从证据的获得到实践的普及也经历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
1999年,也就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脏病发作试验公布17年后,美国国家心肌梗死注册研究显示,只有约60%的AMI患者出院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出院后1个月,坚持服药的患者不足70%。到2007年5月,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能对90%以上的AMI患者给予此类药物,美国国家质量评估委员会(NCQA)宣布停止收集和报告出院时处方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至此,这一项引人注目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才在美国成为历史。
然而,在美国医生欢庆这一阶段性胜利时,医学界则在反思:若这一过程从四分之一个世纪缩短为10年,将会额外挽救多少人的生命?
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应运而生
问:这样一些现象常常让人困惑不解:为什么医疗手段和技术更加先进,死亡率和差错率却仍旧居高不下?为什么医疗投入不断加大,广大民众仍严重不满?
答:现代医学确实取得了很大进展,新药、新技术和新理念层出不穷,但维持公众健康、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成果、消除健康差异这一医学的整体目标却依旧显得遥不可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是:到底如何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以给予患者最好的诊疗?医疗实践和医疗卫生政策的哪些因素影响了患者的医疗结果?正是这些大是大非问题的亟待解决,才使医疗结果评价研究这一新兴领域应运而生。
1998年,《科学》杂志首次明确提出了“医疗结果评价研究(Outcomes Research in Health Care)”的概念,即对医疗体系中的各种政策和干预手段带给患者和服务对象的最终实际结果进行评价的应用型研究的统称。主要包括三个领域:(1)疗效对比研究(CER),通过比较研究确定患者最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方法;(2)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评价研究(PCOR),研究确保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和尊重个体对象的需求与选择;(3)医疗体系合理性评估,评价现有医疗体系构架的合理性并探讨改进的策略及途径。
根植于真实医疗环境,以患者为中心
问: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直接关系国运民生,它跟通常的临床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答:不同于通常的临床研究,“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根植于真实的医疗环境,以患者和服务对象的最终结果为着眼点,揭示现有医疗体系在政策制定、组织构架、医疗质量及考评方法、医疗效率及公平性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取得证据,以此制定预防、消除或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及策略,以及确保措施及策略得以正确实施的技术路线图等,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建立安全、有效、高效、公平、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改善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然,医学研究不是孤立存在的象牙塔,而是存在于自然、人和社会的庞大体系之中。经济、人文、社会时刻影响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必须和着社会的节拍,承担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引入一种更加宏阔的视野,启发我们突破认识上的传统模式,注入新的认知和见解,为优化预防和干预措施、改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公平性等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也为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的支撑。
要重视证据支持和实践效益
问:对于促进“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更好更快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答:当前,我国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等,各地医疗负担承受力显著不同,城乡差异巨大,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不同医疗资源配置对治疗结果造成的影响。
其二,建立临床评价和质控体系。就心血管外科领域而言,欧美国家已经建成成熟的的病例数据库,而我国目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基础性的工作迫切需要开展。
其三,治疗策略的选择依据。我国治疗指南的制定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才能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才能更令人信服。
其四,医疗实践的效益比。目前,新的技术和新的药物不断涌现,这些新的项目是否具有更好的效益比,是否存在浪费和效率低下,需要我们通过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来回答。
总之,医疗结果评价研究领域涉及面很广,几乎涵盖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各个方面,其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医疗实践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这类研究在国内全面、深入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相关链接
“医疗结果评价研究”在美国
美国政府一直对“医疗结果评价研究”这一既非高新技术和信息,又非新药和器械开发的研究领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疗保健改革法案直接促成了PCOR研究所的诞生,从医疗研究与质量考核局(AHRQ)和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两大政府机构独立而成,专门从事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评价研究。美国政府在2010—2012财年为此一个机构拨款2.1亿美元,而2009年另一项法案则要求在两年内向CER领域投入11亿美元。
目前在美国,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医疗结果评价研究机构已建立,政府和其他基金支持机构已投入了大量经费,而且将继续增加投入,以促进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的尽快发展。(报记者 李颖)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