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教学医院的快速反应小组

作者:西万 K. 萨赫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6-24
导读

         许多管理机构和医疗保健组织倡导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以预防住院患者不良转归的发生及减少医疗差错。对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住院患者,数小时前即存在生理指标恶化征象。因此,早期识别“骤停前”阶段并进行快速干预,将有可能预防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并挽救患者生命。

  许多管理机构和医疗保健组织倡导建立快速反应系统,以预防住院患者不良转归的发生及减少医疗差错。对于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住院患者,数小时前即存在生理指标恶化征象。因此,早期识别“骤停前”阶段并进行快速干预,将有可能预防心跳呼吸骤停的发生并挽救患者生命。

  快速反应系统简介及研究目的

  快速反应系统由多学科小组构成,通常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和一名呼吸治疗师,有时也包括一名内科医师。该小组被称为快速反应小组(RRT)或紧急医疗小组(MET),前者以护士为主导,后者则以医生为主导。

  大量历史队列研究显示,快速反应系统可减少住院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和(或)死亡率。然而,包括MERIT(急诊医疗反应改良小组)试验在内的其他研究则未能证实上述结果。尽管如此,众多医院仍建立了RRT。

  为评估RRT在教学医疗机构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历史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

  材料和方法

  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UTMB)是包括三家医院的三级教学医疗机构。与多数教学医疗机构相同,UTMB有自己的急救小组,由3名高年资内科住院医师、1名麻醉科住院医师、2名重症医学科护士和1名呼吸治疗师组成,全天候诊治心跳呼吸骤停的住院患者。在评估既往文献后,UTMB复苏委员会设立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科护士和一名呼吸治疗师组成的RRT,对住院患者提供全天候评估与治疗。RRT启动触发点与文献报告相近,即呼吸频率>24次/分、氧饱和度<90%、心率>130次/分、收缩压<90 mmHg、出现精神状态改变或医务人员认为必要。

  研究纳入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间两家成人医院的住院患者。基线(干预前)期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干预后期为2006年4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从RRT启动表单获取启动原因、地点和即刻处置相关资料,并从出院数据库中获得患者最终转归数据。主要研究终点为在ICU外每1000患者日的院内急症[因心跳和(或)呼吸骤停等须胸外按压或紧急插管]数和发生率;次要终点为急症转归、计划外入ICU例数及总体院内死亡率。

  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231305患者日,基线和干预后期分别包括70208和161097患者日,两组病例组合相似。干预后期共启动1206例次RRT(7.7/1000患者日),最常见原因为急性呼吸状况改变,其次为急性精神状况改变。启动后,50%患者被转入ICU,8.7%患者被转入其他科室,其余仍就诊于初始科室。

  基线和干预后期各出现58例次(0.83/1000患者日)和157(0.98/1000患者日)例次急症,发生率和转归无显著差异;基线和干预后期存活出院率分别为29%和33%(P=0.60)。在干预后期入住ICU的患者,50%为计划外情况。基线和干预后期中前、中、后9个月总体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4%、2.06%、1.94%和2.46%。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既往设立全天候急救小组的三级教学医院中设立RRT,未能对急症例数及其转归带来具临床意义的改善。院内死亡率出现轻度且非持久性降低,其一个可能原因为在干预后期疾病严重程度出现轻微改变;其他原因可能为疾病长期趋势及其他质量改善措施的实行。尽管无结局改善的明确证据,但设立RRT导致了计划外入ICU例数增加。

  结果分析首先,RRT设立前的基线院内急症发生率可能影响转归,基线急症发生率较高的机构改善较明显,而发生率较低的机构则改善较小或无改善;其次,计算急症发生率的分母(如住院人数或患者日等)可能对结论产生影响,与每1000患者日相比,以每1000例住院为分母(其中包括ICU患者,但若ICU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则不被纳入分子,因此会混淆结果)的研究更可能显示RRT的获益;第三,干预量(即每月启动次数)可影响干预结局,在本研究中,基线急症发生率较低时,相对RRT启动率亦较低;第四,RRT组成可能影响转归,配有内科医师的小组可提供即时评估和早期干预,但在以护士为主导的小组就不可能实现;第五,RRT本身可能具潜在负面影响,RRT对患者的了解不如初始治疗组,可能启动不适宜或不必要的治疗,若在制定决策过程中RRT未与初始治疗组充分合作,则该状况将更为普遍。

  本研究不足之处 首先,历史对照设计使其易受疾病长期趋势的影响;其次,主要终点同时纳入了心跳呼吸骤停和单纯呼吸骤停,而多数既往研究仅纳入了心跳呼吸骤停;第三,未研究患者和护理者满意度等其他RRT间接获益。

  总之,综合分析本研究和既往研究结果,目前尚不宜在全部医院强制设立RRT。 

  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 西万 K. 萨赫(Shiwan K. Shah)等

  (摘译 高晓方)

  本版选译自《胸》(Chest)杂志2011年6月刊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蔡柏蔷教授荐稿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