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遏制HIV传播 中国的昨天与今天

作者:田晓青 李妍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6-03
导读

         中国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比国际晚4年。1985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王爱霞教授报告了1例来华旅游的美国人,因艾滋病死于中国。从那时起,艾滋病在中国流行情况如何?中国防治艾滋病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李太生教授。本文根据他们的讲述及提供的资料整理。

关键字:  HIV | 艾滋病 

inserted image
 

  中国首例艾滋病病例报告比国际晚4年。1985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王爱霞教授报告了1例来华旅游的美国人,因艾滋病死于中国。从那时起,艾滋病在中国流行情况如何?中国防治艾滋病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李太生教授。本文根据他们的讲述及提供的资料整理。

  疫情:艾滋病流行态势复杂

  我国于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患者为输入病例。此后,在浙江发现的血友病患者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也是接受进口血浆制品感染。1989年在云南西南部吸毒人群中开始出现HIV感染者,同年发现我国第一例性传播HIV感染者。1994年报告在职业献血员中出现HIV流行,此后又在男-男同性恋人群、卖淫嫖娼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HIV逐渐从上述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中国的艾滋病疫情自1995 年进入了广泛流行期。1998年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疫情报告。来自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存活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74万人。截至2010年底,中国内地历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379348例,其中艾滋病患者138288例;死亡报告72616例。2008、2009、2010年3年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据显示,HIV感染人数基本稳定,艾滋病患者数明显上升。

  《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提示,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复杂,疫情进展呈现以下四个特点:①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②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③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情严重;④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病例报告数据显示,在50岁以上年龄组、青年学生和从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到低流行地区的婚嫁女性人群中报告数在增加。

  监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辐射

  自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后,政府开始注意收集艾滋病患者病例,但当时采用的是逐级上报制度,2004年改为网上直报。1995年我国启动了艾滋病哨点监测,分别在当时HIV高流行区设置了监测哨点,重点监测6类高危人群,即吸毒人群、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长卡司机、性病患者和妊娠妇女。

  《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显示,2003年,全国艾滋病监测哨点仅有194个,多数设在高流行地区,对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较少。2005年监测哨点增加到329个,期间又开展了全国性重点人群(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普查和调查,获得了较为全面、准确的数据。2008~2009年在61个城市开展的男男性行为人群专题调查以及其他相关调查,为大、中城市的男-男性行为人群的疫情估计提供了信息。

  2010年,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整了艾滋病哨点监测的人群类型和布局,共设立哨点1888个,覆盖8类监测人群。

  到2010年底,全国已建成艾滋病确证实验室318个,筛查实验室(含检测点)8870个,覆盖地市级实验室和93%以上的县级疾控机构,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共设立自愿咨询检测门诊9475个,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网络基本形成。

  治疗:扩大覆盖人群势在必行

  1993年国内开始用齐多夫定(ZDV)和双脱氧胞苷(DDC)进行抗HIV治疗。1995年发布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003年,国家免费抗HIV治疗工作正式开展。治疗药品有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去羟肌苷、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和茚地那韦等。药物组合方案主要有3种:d4T+3TC+NVP、3TC+AZT+NVP、AZT+DDI+NVP。

  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治疗人数已达108788例。接受治疗的成年患者的病死率从2004年10.2/100人-年下降到2010年的4.6/100人-年,治疗5年以上的患者病死率保持在5/100人-年以下。儿童接受抗HIV治疗后,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总病死率为2.4/100人-年。

  针对艾滋病治疗的耐药问题,从2008年底在耐药患者中推广使用二线抗HIV药物,目前已有7271例患者接受了二线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制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

  中国CDC张福杰等的最新研究发现,影响我国HIV感染相关死亡的2个最重要风险因素:一是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二是接受治疗时的CD4细胞计数。研究者对全国抗HIV治疗7年的结果总结后提出,扩大抗HIV治疗覆盖率不仅可显著降低HIV感染相关死亡率,也有利于降低新发HIV感染率。

  李太生教授指出,目前国内艾滋病治疗存在的问题有:抗病毒治疗起始时间晚(患者平均CD4≤200/μl);药物种类少,不良反应大(如司他夫定引起脂肪转移和血脂升高);治疗失败导致耐药后换药难,耐药率高;患者集中于农村,医疗条件差,有经验医生少;对HIV感染者的歧视较严重;对于HIV免费检测和治疗,患者缺乏正确认识,依从性差等。

  科研:立足临床与接轨国际并重

  近年来,科技部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中对艾滋病防治研究给予专项支持。我国在艾滋病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如艾滋病疫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制的基因工程疫苗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达到国际同类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目前进入Ⅱ期临床研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取得重大成果,发现我国的HIV-1亚型、重组型及其流行特征;成功研制一批重要的HIV检测试剂;临床研究在优化现有药物治疗方案方面也有成果。此外,在研制抗HIV药物、探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方面均取得了进展。

  最后,李太生教授提到,在未来,清除病毒贮存库、引入干细胞移植技术、疫苗研发和各种生物、免疫治疗将是研究的重点;而艾滋病患者的“老化”(与一般人相比,艾滋病患者出现痴呆、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及骨质疏松等慢性病时间提前10~20年)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此外,李教授还提到,希望我国的中医中药能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在引出“病毒贮存库”中的病毒、增加免疫重建不全患者CD4细胞数量及延长无症状期方面作出贡献。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