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针对我国民众前列腺癌发病特点,在国内率先成功建立 “国人前列腺癌疗效和生存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优化前列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经近十年的研究和探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针对我国民众前列腺癌发病特点,在国内率先成功建立 “国人前列腺癌疗效和生存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优化前列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在国内外包括SCI等期刊发表后,已被引用超过250次,20余次受邀主持国际、国内前列腺癌会议或作大会报告,相关成果已在国内60余家医院8500余例病人中推广应用(其中包括来自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区的患者),显著提高了我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水平,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近日,该成果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期以来,国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很低,统计显示, 发现后80%已成为晚期患者,我国在被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高达75%已出现远处转移,并缺少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25%~50%的患者存活期不足5年。
以往为明确诊断前列腺癌,一般采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PSA),而临床上也习惯将PSA上升的速度和程度来判断前列腺癌进展状况。但是,由于“敏感性”等原因,其准确性存在较大误差。为解决这一难题,叶定伟教授课题组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首创 “尿液中多瘤标联合检测与立体定位个体化穿刺相结合的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体系”,首次提出把联合检测尿液中的基因“PCA3”、“TMPRSS2:ERG”、“annexin A3”和“肌氨酸”等定性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新标记物,并应用“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立体定位”和“个体化穿刺活检技术”进一步完善前列腺早期诊断体系。上述检测方法,使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从80%提高到95%,特异性从25%提高到50%,弥补了PSA检查的不足,从而使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从19.8%提高到40.7%,并优化了前列腺穿刺活检技术,使感染率从9.8%下降到4.1% 。
叶定伟课题组还首创前列腺癌局部侵犯、转移、疗效和生存预测模型和新指标,该指标在建立国内第一个多中心前列腺癌数据库基础上,第一次揭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总体预后状况,并首次验证、创建适合国人前列腺癌包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还首创、推广应用“PSA减半时间法”预测晚期前列腺癌总生存情况,此为优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了分类依据。
据了解,快速攀升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已成为老年男性的主要杀手,而雄激素非依赖是导致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叶定伟课题组向全国推广“优化建立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规范和策略”,使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从33%提高到41%,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排尿梗阻IPSS评分从29.7分下降到9.7分,生活质量KPS评分从55分提高到77分。
叶定伟教授特别提醒50岁以上的男性,不要误将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视为老年人的自然现象,如忽视这一蛛丝马迹,就可能与“早期发现”失之交臂,有上述症状,应尽早找专科医生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目前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经过治疗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90%。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