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分析美国最新调查结果 思索血管重建治疗发展趋势

作者:周玉杰 王志坚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5-16
导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相对益处一直是学界争论焦点。早期,CABG一直是左主干和3支血管病变的首选治疗;近年,随着PCI器械和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PCI适应证不断增宽,无保护左主干和3支血管病变在许多中心早已不是“禁忌”,甚至有学者预言,PCI将逐渐取代CABG。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调查研究似乎印证了这一趋势(图1,新闻链接 )。尽管中美国情不同,但研究所反映的血管重建趋势,仍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

关键字:  PCI | CABG | 血运重建治疗 | 趋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相对益处一直是学界争论焦点。早期,CABG一直是左主干和3支血管病变的首选治疗;近年,随着PCI器械和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出现,PCI适应证不断增宽,无保护左主干和3支血管病变在许多中心早已不是“禁忌”,甚至有学者预言,PCI将逐渐取代CABG。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调查研究似乎印证了这一趋势(图1,新闻链接//www.nurftech.com/detail/22420.html )。尽管中美国情不同,但研究所反映的血管重建趋势,仍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inserted image

  研究结果1

  美国血管重建比例呈下降趋势,2001-2008年间血管重建率降低了15%。

  血管重建向药物治疗回归

  随着技术和经验不断进步,PCI已跃升为冠心病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美国PCI量达100万例/年,中国尽管不足40万例/年,但以每年50%的速度呈“井喷”式增长。然而,在许多心血管医生眼中,PCI的作用被盲目夸大。根据目前证据,除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外,PCI并不能挽救稳定和低危冠心病患者生命。

  COURAGE研究:重新审视血管重建与药物治疗

  COURAGE研究是迄今对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策略影响最大的研究之一,结果显示,PCI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死亡或心梗无显著差别(19%对18.5%),而PCI的主要益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尽管该研究在裸金属支架(BMS)背景下进行,但尚无DES较BMS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证据。

  COURAGE结果引起了对介入的争论和反思,有些学者甚至据此认为:在接受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有2/3属于过度治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ACC/AHA/SCAI)指南也建议,对症状轻微的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Ⅰ或Ⅱ级心绞痛,只有存在中等范围以上心肌缺血或存活心肌证据者才建议行PCI。COURAGE试验并不完善,但至少让我们认识到血管重建的局限性和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预防为主线,药物为基础,血管重建为改善生活质量

  2007年美国卫生统计报告显示,美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仅23%~47%与治疗相关,44%~76%归功于危险因素控制。1984-1999年北京一项研究显示,在支架避免的642例心血管死亡中,择期PCI和CABG仅占2%,急性心梗急诊再灌注占41%,其余均为危险因素控制。半个世纪的临床基础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均显示,冠心病治疗是以预防为主线,口服治疗为基础,血管重建主要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由盲目血管重建向基本药物治疗回归迫在眉睫

 inserted image

  然而,美国2001年PCI量已达100万例,CABG达50万例,接近饱和;而中国大陆2001年PCI量仅1.6万例,至2009年也仅为24.2万例。血管重建普及度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因此,在未来数年内,中国血管重建仍会持续增长(图2)。在国内血管重建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有大量问题。2007年全国PCI总数达144673例,但北京、上海、广东等10省市占70%,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其次,血管重建推广、普及不足,同时过度应用问题严重;几乎所有医院都存在轻预防重治疗、轻口服重血管重建的趋势。血管重建被盲目推崇,药物治疗被极大忽略。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所致医疗风险不断增加,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极大浪费。因此,强化重视药物治疗,合理规范化应用血管重建技术,实现由盲目血管重建向基本药物治疗的回归已迫在眉睫。

  研究结果2

  血管重建下降主要归因于CABG下降(从2001年每百万人1742例降至2008年每百万人1081例),而PCI数量基本稳定(2001年为每百万人3827例,2008年为3667例)。

  微创化是血管重建治疗的趋势

  面对高危病变,PCI与CABG差距逐渐缩小

  尽管CABG在某些高危病变中改善预后的优势更明显,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且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低,因此很多患者不接受;而PCI则符合微创化趋势。随着DES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非高危患者接受PCI与CABG预后相当。

  SYNTAX研究结果显示,PCI与CABG组患者1年死亡、心梗及卒中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PCI再次血管重建风险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人群中(SYNTAX评分0~22分),PCI与CABG相当;在中危人群中(23分~32分),单纯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CABG与PCI仍相当,但在3支病变和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患者中CABG优于PCI;高危人群(≥33分)CABG预后仍优于PCI。

  在更近期FAME和SPIRIT Ⅳ研究公布后,我们更加相信,随着DES的更新换代和更多辅助手段的应用,PCI可进一步缩小在高危病变中与CABG的差距。有学者认为,经皮微创导管技术最终将完全取代CABG。

  正视PCI局限性和外科技术发展,合理选择适应证

  美国2001-2008年CABG数量的逐年降低符合预期。大量既往选择CABG的患者开始选择创伤更小的PCI。

  然而,就目前冠脉支架本身而言,其固有的局限性使其不可能取代CABG处理所有的冠脉病变。斑块轴向移位、支架置入后血管弹性消失、支架内血栓等问题使其在处理分叉、严重钙化及完全闭塞等病变时捉襟见肘。

  外科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革新,小切口、非停跳、全动脉化、杂交等使创伤更小,预后更好。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心外科医生的地位仍无法取代。在复杂高危的患者中,CABG仍是首选。

  如何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仍是我们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难题。

  研究结果3

  自DES在2003年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后,使用率急剧上升,至2005年达全部支架的90%,此后有所下降,至2008年占全部支架的68%左右。

  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现状

  DES应用比例逐年增长

  在大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与BMS相比,DES可使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50%~70%。DES的明显优势极大刺激了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手术量和支架置入量均迅速增长,且DES在冠脉置入支架中所占比例也逐年递增。从美国数据可见,自2003年Cypher支架上市至2005年,DES使用率已高达90%。值得深思的是,中国DES使用率一直高于西方发达国家,2007年数据显示占全部支架的97.8%。

  DES局限性值得重视

  2006年“血栓风暴”使人们认识到DES晚期血栓风险,西方应用率大幅下滑,在瑞典迅速下跌了50%;在美国,至2008年使用率一直在60%~70%,但近期资料显示再次升至80%左右。

  尽管随后的SCAAR研究和大量荟萃分析均未显示DES增加支架血栓风险,但其局限性仍值得重视:①安全性仍待进一步明确,研究显示DES支架血栓风险1年后仍以平均(0.2%~0.4%)/年的速度持续递增,而大多数关闭标签的研究样本量均不足,且随访时间短,不足以发现差异;②聚合物和抗增殖药所致内皮化延迟仍未彻底解决,故置入后需长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极大增加了医疗费用,且可能增加出血风险;③减少再狭窄的优势主要存在于再狭窄率高的血管(如管径相对细小的血管),而在直径超过3.5 mm的血管中优势降低;④因包被有聚合物涂层,故支架硬度增加,通过性低于BMS;⑤价格昂贵,不恰当使用极大增加医疗负担。

  BMS仍有“用武之地”

  在有些病变和人群中,我们仍可以考虑应用BMS:①参照血管粗大,管径超过3.5 mm,且病变局限,患者危险因素少;②患者近期须接受外科手术,或有出血风险,不适合或无法耐受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③血栓性病变及瘤样扩张性病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玉杰 王志坚)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