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患者女性,66岁,50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人工瓣膜
生物瓣膜
病例简介
病史 患者女性,66岁,50年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年半前,患者因心悸就诊,诊断为“二尖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房颤)”,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于心外科行二尖瓣置换术及房颤直视微波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生物瓣膜功能良好,左房较术前变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62%。
患者术后服用地高辛、盐酸胺碘酮片、华法林、呋塞米治疗,自测心率多在90~110次/分,多次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房颤与房性心动过速(2:1下传)交替出现。患者曾因心率最低降至37次/分,停用盐酸胺碘酮片及美托洛尔,心率恢复至70~80次/分。术后患者活动耐量逐渐降低,术后2个月患者于刷牙时即可出现呼吸困难。此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壁运动弥漫减弱、右室壁运动明显减弱,LVEF 28%。术后5个月,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
既往史 无特殊病史。
体检 血压120/70 mmHg,脉搏70次/分,神志清楚,双颈静脉未见充盈,双肺未闻及干湿性 音,心率80次/分,心界向左侧扩大,S1强弱不等,A2>P2,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不肿。
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沉、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正常,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地高辛血药浓度3.72 nmol/L。胸片检查提示心脏扩大。心肌核素检查提示左心室各壁未见心肌严重缺血或梗死,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前壁及前侧壁“花斑样”改变,收缩功能减弱(LVEF 29%)。
初步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后,心脏扩大,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心房扑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
治疗 胺碘酮200 mg qd,美托洛尔12.5 mg tid,地高辛0.125 mg qod,螺内酯20 mg qd,氢氯噻嗪12.5 mg qd,曲美他嗪 20 mg tid,氯沙坦钾25 mg qd。
随访 患者诊治过程中超声心动图主要结果如表。患者多次复查动态心电图均未再出现房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停用华法林、美托洛尔,使用胺碘酮100 mg qd,阿司匹林100 mg qd。患者目前活动耐量恢复正常,可以爬山等。
疑问: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的病因是什么?
1. 冠心病?
2. 再灌注损伤?
3. 术前小心室?
4. 心律失常?
■本期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何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彭道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张福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张萍
专家意见
4位专家均认为,对该病例讨论的要点在于:究竟是何原因使患者在一次顺利的单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进行性心功能下降(更确切说,是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性降低)?
彭道泉教授指出,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同期心脏超声提示心房变化不大,舒张期左室内径无明显变化,但收缩期左室内径增大伴LVEF明显降低,提示患者呼吸困难与心功能减退相关,非肺源性原因(如肺栓塞等)。4个月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心脏超声各参数恢复,提示出现一过性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应从此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1. 冠心病?
4位专家均认为基本可排除冠心病的诊断。
彭道泉教授认为,本患者术前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且患者术后无胸痛症状及心肌缺血等心电图表现,经心肌核素检查也排除了心肌缺血,况且缺血性心肌病不可能呈自限性,故基本可排除冠心病诊断。
何奔教授 特别指出,如果是术中血栓脱落导致的冠状动脉栓塞,也应在术后心电图中有表现,临床变化应出现在术后早期。结合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可基本排除冠心病、心肌缺血所致心功能下降。
2. 再灌注损伤?
何奔教授认为,接受过体外循环的患者可能受到再灌注损伤,导致术后心脏功能恶化。但在此类患者中,绝大多数表现为术后心排出量低,多见于已有瓣膜病、心功能处于失代偿边缘水平的患者,且应在术后早期出现,与该患者的临床过程不相符。
对此彭道泉教授表示认可。他认为,患者术中心脏停跳时间过长,可能存在心肌灌注损伤,但这种损伤应在术后立即出现,该患者在术后2周内很稳定,2个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不支持手术再灌注损伤的推测。
3. 术前小心室?
该患者心功能降低是否与二尖瓣狭窄、左心室腔过小,在二尖瓣狭窄解除后心室出现不适应相关?
何奔教授提出,单纯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左心室腔多较小,为何偏偏该患者术后出现心功能下降?
是否与术后一过性恢复窦性心律,再转为房颤有关?该患者术中采用微波消融恢复了窦性心律,使原来处于废用性萎缩状态的左心室,在术后面临着额外的高流量,除了瓣膜口增大外,还有左心房收缩恢复带来的25%的血量,使得左心室在适应回心血量方面出现问题?
但上述推测也不能完全解释临床表现,因为该患者术前左心室腔并不小,舒张末内径达52 mm,尽管作者没有提供二尖瓣面积,但诊断重度狭窄,应该在0.8 mm2以下,对于单纯重度二尖瓣狭窄,这一左心室腔很难解释。
彭道泉教授也认为本病例不支持该诊断,患者术前左心室并不小(52.8 mm),且此类症状也应在术后立即出现。
4.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张福春教授介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快速、规则和(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心功能。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由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其表现可能多样,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时间不等。部分患者心动过速病史不清或心动过速初期无明显不适症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张教授认为本病例临床诊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证据充分,主要依据包括:①术前心功能正常;②术后心功能恶化,出现类似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③心动过速,时常出现房颤和房性心动过速;④恢复窦性心律后心功能完全逆转。
未完待续,见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心衰(下)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