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2010回眸神经病学领域研究进展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生弟 刘军 邓钰蕾 郭正良 方嵘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3-15
导读

         在2010年,与其他学科一样,神经病学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生弟  

 

       在2010年,与其他学科一样,神经病学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就本学科中几个临床常见病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做一简略介绍,因脑血管病内容已单独报道,在此不再赘述。

癫痫

  欧洲颁布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指南

  2010年3月,《欧洲神经病学杂志》(Eur J Neurol)发表了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指南。

  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 治疗首选静脉注射4~8 mg劳拉西泮或10 mg地西泮,其后静脉注射18 mg/kg苯妥英。若首次注射10分钟后未控制发作,可重复注射4 mg劳拉西泮或10 mg地西泮。

  难治性GCSE 可予麻醉剂量巴比妥、咪达唑仑或丙泊酚,从用药至脑电图(EEG)监测到发作控制至少24小时。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取决于癫痫类型和发病原因。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起始治疗与GCSE相同,但当其转变为难治性癫痫时,建议静脉应用左乙拉西坦、苯巴比妥或丙戊酸(不建议使用麻醉类药物)。

  我国癫痫患者手术前后抗癫痫药物应用共识出台

  2010年,我国抗癫痫协会专家组讨论通过 癫痫患者手术前后抗癫痫药物应用共识(试行),于2010年7月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

  术前抗癫痫药物应用和调整 若发作频繁且易监测到自然发作,可维持原用药,不减停;若发作无规律或不频繁,在获得1天视频脑电图(EEG)监测数据后,可在充分告知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逐渐减停抗癫痫药物,以记录发作。

  术后抗癫痫药物的减药和停药 原则上术后≥2年无发作(包括先兆发作)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减停抗癫痫药物。建议复查清醒与睡眠EEG,评估停药后复发风险。同时,应考虑其他可增加停药后复发风险的因素,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或长期服药。在停药1年后首次复发者可接受观察,若有明确诱因,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暂不用药。若出现≥2次/年发作,须重新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

脱髓鞘疾病

  多样化治疗方案打开治疗希望之门

  激素治疗应用广泛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期常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美国神经病学会(AAN)研究显示,连续5天应用500~1000 mg激素后突然停用,患者肾上腺功能不受影响,故临床上多用静脉注射甲泼尼龙3~5天后口服泼尼松2周。对于重症多发性硬化(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及视神经脊髓炎,可联用血浆置换和激素治疗,以有效去除致病性抗体。

  免疫调节治疗应趁早PRISMS研究组和温德(Wiendl)等研究发现,β-干扰素、醋酸格拉太咪尔和那他珠单抗均对早期MS作用最强。因此,有学者提出,MS治疗也存在时间窗,但较缺血性脑血管病长,应在确诊后尽早以一种药物为基础持续治疗。

  延缓MS进展方法多样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具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特南鲍姆(Tenembaum)等认为其可促进髓鞘再生,减少MS复发,延缓孤立综合征发展为 MS,并可延缓功能障碍进展。

  基于Ⅱ和Ⅲ期临床试验结果,AAN提示米托蒽醌或可减少复发缓解型MS复发,延缓MS进展,但因具心脏毒性,其在 MS的早期应用受限。

  研究发现,环磷酰胺可减少MS复发并延缓功能障碍进展,但须更多研究证实。

  造血干细胞移植初见成效 目前,在难治性 MS患者中尝试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因干细胞常未受特异性免疫反应影响,在尽量去除循环中自身免疫细胞后,输注自身造血干细胞,使其产生免疫活性细胞,可有效消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卡鲁西斯(Karussis)等报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较持久防止复发,对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亦有效。

帕金森病

  遗传因素仍倍受关注

  日本学者研究2011例帕金森病(PD)患者,发现两个新的分别定位于1q13和4p15上的易患基因PARK16(被欧美研究人员另一项研究证实)和BST1,并肯定了突触共核蛋白(SNCA)和LRRK2与PD发病密切相关。

  发现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

  埃尔阿格娜夫(El-Agnaf)研究组比较P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健康者脑脊液中SNCA寡聚体亚型含量,发现PD组较其他各组SNCA寡聚体含量和寡聚体占总SNCA含量比值明显升高,二者增高对PD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5%和89.3%,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0.6%,可作为PD生物学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

  嗅觉障碍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显示,Parkin基因突变的PD患者嗅觉功能受损。研究者调查44例早期PD患者(包括10例杂合子、9例复合杂合子Parkin基因突变和25例非Parkin基因突变携带者)及80位亲属(包括18位杂合子、2位复合杂合子Parkin基因突变和60位非Parkin基因突变携带者)后发现,杂合子Parkin基因突变PD患者嗅觉功能受损明显,而杂合子亲属无嗅觉功能损害,复合杂合子Parkin基因突变的PD患者嗅觉功能亦在正常范围。

  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脑干结构存在异常

  舍费勒(Scherfler)等学者应用扩散张量功能磁共振技术,通过平均弥散率(评价脑组织完整性)、分数各向异性(评价神经纤维完整性)和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衡量脑黑质和白质体积)等参数评估有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脑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在26例RBD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中,前者中脑被盖和腹侧桥脑分数各向异性显著下降,桥脑网状结构平均弥散率上升,且其双侧海马灰质密度明显增加。

阿尔茨海默病

  NIH/NIA、APA分别更新诊断标准

  2010年7月,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全球AD年会上,发布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老龄研究所(NIH/NIA)和AD协会共同制定的AD新诊断标准草案,从疾病的病理进展角度,以“Aβ蛋白聚集学说”为基础,将AD分为临床前期AD、AD型轻度认知损害(MCI)和AD型痴呆三个阶段,强调以临床判断患者情景记忆减退为基础,以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神经影像学检查为支持,提高AD早期识别及诊断准确率。

  此外,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更新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草案也公开发表并征询意见,其最终版本将于2013年公布。

  生物学标志物预测AD准确性高

  自200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从血浆中分离出18个信号蛋白、发现其诊断AD的准确性高达89%后,全球多个中心采用Satoris公司设计的蛋白质组芯片,验证该18个生物标志物蛋白预测AD的准确率为90%,同时,亦显示蛋白质组学在寻找AD早期生物学标志物方面具较高价值。

  帕雷亚(Pareja)等学者在一项纳入70例AD患者、56例PD患者和51名正常对照的研究中发现,轻度AD患者唾液中Aβ42显著改变,而PD和中重度AD患者则无此改变,表明检测唾液中Aβ42可用于识别早期AD。该方法无创简便,但尚需更大规模样本证实。

  11C-PIBPET技术有助于临床前期AD诊断与识别

  在AD影像学方面,11C标记的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标记活体β淀粉样蛋白(Aβ)纤维负荷。

  克利福德(Clifford)等学者应用11C-PIBPET技术对218例MCI患者进行检测,发现11C-PIB结合度增加的患者2年内进展为AD风险为不增加患者3倍,且Aβ脑内负荷与海马体积缩小基本呈线性关系。

  日本学者Hatashita等对91名正常对照、58例MCI和56例AD患者进行11C-PIBPET脑显像,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脑区域(额、顶、颞、前楔叶和扣带回),全部AD患者、48%MCI患者和18%正常对照Aβ沉积阳性,提示MCI患者及目前正常者有不同几率演变为AD。[43106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生弟 刘军 邓钰蕾 郭正良 方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