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

谁影响医疗质量:疲劳还是精神压力

作者:少穷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02-28
导读

         前不久,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睡眠不足与择期手术关系的文章(N Engl J Med 2010,363:2577),文章提出医师睡眠不足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那么,在我国,医生是否也会因睡眠不足等过度疲劳影响医疗质量呢?如果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们该采取什么办法及措施来控制、削弱或者消除不利影响因素呢?

      

       前不久,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睡眠不足与择期手术关系的文章(N Engl J Med 2010,363:2577),文章提出医师睡眠不足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那么,在我国,医生是否也会因睡眠不足等过度疲劳影响医疗质量呢?如果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我们该采取什么办法及措施来控制、削弱或者消除不利影响因素呢?

  2011年2月11日,中国医院协会评价与评估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和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举行了一次院长沙龙活动,就医生疲劳是否会影响医疗质量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次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地坛医院等医院的12位院长(名单见后),各位院长根据自身多年的从医和管理经验及研究经验,深入透彻、清楚而通俗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在我国,医生疲劳一般不会影响医疗质量

  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12月30日发表的题为《睡眠不足,择期手术与知情同意》一文中,作者提出,医生从夜间接到电话为某患者施行手术,到第2天再为另一例患者施行择期手术,间隔时间不足6小时,这种情况有可能影响医疗质量。相关研究显示,在上述情况下发生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增加83%。因此,作者提出,医生在进行手术前是否应将自己的休息情况告知患者,并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与会院长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在我国,医生不会因为文章中提到的疲劳程度影响医疗质量,原因有三。

  其一,习惯成自然。中西方现实情况是存在差异的,如在同样规模的医院中,我国医生的数量是英国的二分之一,相应地,我国医生的任务量是英国医生的两倍。并且,医生从当住院医师开始,甚至从实习期开始,受到的就是“魔鬼训练”,当其能够独立手术时,对文章中提到的疲劳程度,甚至是更为疲劳的程度都已经成为习惯,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突然疲劳而影响医疗质量的问题。作为医院管理者,也不会提倡医生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但这是我国的现实情况。

  其二,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会消除医生对疲劳的感知。医生是一个不能够犯错误的职业,我们的医生是对病人高度负责的。医生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是一个应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医生自身几乎感觉不到疲劳,坚持做完一台手术一般是不成问题的。

  其三,医院的管理制度会避免医生在过劳状态下实施手术,从而消除了医生因过度劳累影响医疗质量。不能否认,医生过度劳累会影响医疗质量,也不能否认一些特殊情况会导致医生过度劳累,如2003年SARS流行时期。但是医院的管理制度会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一位医生已经过度劳累,医院一定会考虑推迟其后续手术,或选派其他医生代替其施行后续手术,这样就不会导致由于医生过度劳累而影响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精神压力

  在我国,与睡眠不足相比,影响医疗质量的更重要因素是医生所承受的精神压力。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给医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其实,医生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处于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为了避免一些医疗事故(或纠纷)而做了某些检查,患者会说大处方、乱检查,如果没做一些检查,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就会诉诸法律。因此,现在医生可以说是“进亦忧、退亦忧”,每天24小时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患者的病情,即使下班回家和在梦里也是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因此,在我国,与精神压力相比,医生的疲劳显得微不足道,对医疗质量影响更大的是精神压力。

  提高医疗质量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

  院长们认为,在我国,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生的精神压力,这个压力来源于医生对患者的高度负责,也来源于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医生在选择被控告“医疗事故责任人”与被指责“过度医疗”的问题时,出于保护自身的缘故会退而求其次,宁愿选择后者。其实,医生比患者更不希望无法治愈病人,也更不希望发生医疗事故,但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疾病都能治愈,医生也并非都是神医。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在于消除医生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社会对医生的理解,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对治疗疾病的认识。患者的理解对医生的精神鼓舞是极其巨大的。

  参会医院院长名单(按字母顺序):

  范茂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

  侯生才(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李月东(中国医院协会秘书长)

  彭明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王 晨(北京天坛医院院长)

  王力红(北京宣武医院副院长)

  王吉善(中国医院协会)

  游伟程(北京大学肿瘤学院院长)

  张永利(北京地坛医院院长)

  赵 平(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周生来(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