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

支气管内超声及其应用

作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时悦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2-11
导读

          作为影像诊断技术之一,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而腔内超声诊断技术更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关键字:  支气管内超声 

      作为影像诊断技术之一,超声在临床上的应用极为广泛,而腔内超声诊断技术更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

  1992年,赫特(Herth)等首次报告,支气管内超声(EBUS)技术可被用于观察气道管壁结构。近年来,随着超声探头的微型化及相关技术的发展,EBUS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显示了其独有的优势,已成为介入肺脏病学及肺癌诊断领域中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根据超声探头的不同,可分为辐射状探头EBUS和凸面探头EBUS两种。

  技术原理

  辐射状探头支气管内超声

  辐射状探头的直径为1.4~2.6 mm,带囊型探头注水后的球囊外径为15~20 mm,超声探头的工作频率通常为12~20 MHz,也可选用30 MHz,其轴向分辨率为0.1 mm,平均组织穿透深度为2~3 cm。在发射和接收时,探头声束与导管长轴垂直线呈10°角,并可进行360°扫描。

  精细的超声探头可经支气管活检通道进入气管支气管,直接通过探头或借助水囊与气道壁接触,对气道壁及周围组织的微细结构进行观察,以评价气道壁情况(图1),同时,亦可对纵隔、肺门及肺外周等处病灶进行观察。

  图1 支气管壁的超声图(A)及解剖图(B)的对比   

  图1 支气管壁的超声图(A)及解剖图(B)的对比 

  应用辐射状探头EBUS,一方面可评估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及其对周围组织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另一方面可在确定纵隔、肺门及外周肺组织病变的位置后,以活检钳或穿刺针进行活检。

  凸面探头支气管内超声

  近年来,新开发出一种能同时进行超声检查和穿刺的新型超声支气管镜系统(超声光纤电子支气管镜,图2),其前端为新型的带超声传感器的凸面探头,外径为6.9 mm,后部管道外径为6.2 mm,工作频率7.5 MHz。以平行于支气管镜插入方向,可为探头套上水囊,通过充满的水囊与管壁密切接触,获取管壁及周围组织结构图像,并通过旋转(最大90°),观察35°扇形区域内的情况,同时记录病灶的大小。

  该系统具有多普勒模式(图3),并附有22-G穿刺活检针。在观察病灶的血供和周围血管情况并得到其声像图后,可引导穿刺针通过2.0 mm的活检通道,刺入病灶并实时显示穿刺针(条状高回声)及穿刺径路(图4),以实现实时监测下的穿刺。

   

  图2超声探头及穿刺针

  

  图3病灶及周围结构的多普勒图像

   

  

  图4实时监测及穿刺针

  

  应用

  辐射状探头支气管内超声

  主要有如下用途,① 判断肿瘤侵犯气管支气管壁的范围和深度、辅助确定手术或放射治疗范围及评估是否适宜进行光动力等腔内根治性介入治疗;② 观察气管支气管及纵隔肺门的病灶并确定部位后,撤去超声探头,以穿刺针进行活检(非实时超声监测,已逐渐被凸面探头EBUS所取代);③ 外周病灶的定位及引导活检。

  近年来,超声小探头(1.4 mm)的研制成功,使通过超声手段对外周肺部病灶进行观察成为可能。借助于专用的鞘管,小探头可到达外周肺组织。在通过超声观察外周肺组织的病灶并确定位置后,退出小探头,以活检钳通过鞘管进行活检(图5)。 

       

   图5穿刺标本病理图 

  有文献报道,该方法与X线引导下肺活检的阳性率相近,若联用其他方法,诊断阳性率可大幅提高。

  凸面探头支气管内超声

  2004年,安福(Yasufuku)首次报告,应用凸面探头可对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行EBUS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据文献报道,该方法对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96%、100%和89%~97%。因具高效、安全等特点,EBUS-TBNA被认为是近年来介入性肺病学及肺癌诊断和分期的一项重大进展,并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 EBUS-TBNA主要适用于,① 肺癌患者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状况评估,包括术前淋巴结分期、术后淋巴结转移评估、化疗后纵隔肺门淋巴结的重新分期及分子生物学评估;② 不明原因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③ 纵隔肿瘤的诊断;④ 邻近气管或大气道肺部肿瘤的诊断;⑤ 纵隔囊肿或脓肿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总体来说,只要超声支气管镜能够到达并清楚显示的病灶,均可行EBUS-TBNA。但因目前使用的超声支气管镜前端外径为6.9 mm,不能进入外周的细支气管,对某些部位(如肺门12组淋巴结等)较难进行检查穿刺。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支气管镜外径的缩小,检查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解剖学的限制,对肺门5、6、8、9组淋巴结进行EBUS-TBNA仍较困难,但如联用EBUS和食管内超声进行实时引导下针吸活检,从理论上可以对纵隔的全部淋巴结进行取样。

  研究显示,EBUS-TBNA是一项安全的介入诊断技术,迄今尚未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报道;其常见并发症为穿刺处出血,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其他少见的并发症有纵隔内出血和血肿、纵隔气肿或气胸及感染等,可予对症处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