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季节刚刚开始,各个保健品推销组织又开始打起了老年人的主意,以“踏青”、“采摘”的名义设下一个个“陷阱”,诱惑老人购买产品。3月初,家住北京的贾阿姨接到一家保健品公司电话,受邀去郊区采摘无公害蔬菜。
春暖花开的季节刚刚开始,各个保健品推销组织又开始打起了老年人的主意,以“踏青”、“采摘”的名义设下一个个“陷阱”,诱惑老人购买产品。近日,《生命时报》就接到不少老人的电话,反映他们被这些促销电话骚扰得不胜其烦,参加活动后只能大呼上当。
3月初,家住北京的贾阿姨接到一家保健品公司电话,受邀去郊区采摘无公害蔬菜。她告诉记者,“我们一百二三十个老年人,被3辆大客车拉到了京郊采摘园,先看了一个宣传‘修复人体细胞’保健品的影片,然后开始给我们抽指血查体、听专家讲座和咨询。”但蔬菜却没有采摘成,因为组织活动的人说,这里的蔬菜是专供“两会”的,采摘不能对外开放了。由于采摘园离家很远,没办法,贾阿姨只好等活动结束被送回市区。这期间,一个小伙子一直陪在她身边,向她推荐保健品。事后贾阿姨才知道,他就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
这种打着蔬菜采摘的名义,拉人去听保健品宣传的行为,让贾阿姨有种被骗的感觉。最近这些日子,她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电话,多的时候甚至一天两三个。这些电话无一例外都是先拿一些“好事儿”诱惑她,“有公司庆典抽中我去领柴鸡蛋,领纪念币,还有的邀请我做免费的身体检查,接受专家义诊。”贾阿姨纳闷,自己的电话是怎么到了这些人手里。现在一听到电话铃响,贾阿姨就犹豫该不该去接。这些促销电话浪费她的时间不说,对方的软磨硬泡也让她身心俱疲。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王大伟。他表示,这是商家的特殊推销方法,欺骗手段具有一定隐蔽性,虽不构成诈骗,但老人最好提高警惕,遇到以下情况不妨多个心眼:一是有人在早市、公园、小区通过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途径,一味夸大老人病情,不失时机促销保健品、药品或医疗器械。二是宣称“包治百病”,甚至有些慢性病医学难题也能通过保健品治愈。三是披着高科技的外衣,用“领导专供”、“进口”、“专利”等光环包装产品。
王大伟建议,老人做决定前,可以想想这个顺口溜:“不决断,晚交钱。睡一觉,过一天。静下心来想一想,再找儿女谈一谈。”平时,老人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填写的各种表格最好用后销毁,尤其是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要妥善保存,不能同时泄露。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的生活,多陪他们聊聊天,讲讲媒体上报道的老人受骗案例。老人平时很节俭,即便为买保健品花费一些钱财,子女也不要苛责,应尽量安抚和宽慰;如遇重大诈骗案件,应尽快报警。▲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