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

访郭应禄院士:肾移植那些事儿

作者:杜卉 来源: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3-03-18
导读

         2013年1月31日下午3点,在为郭应禄院士(以下简称郭老)拍摄完“中国医师控烟行动”公益活动宣传画面后,我跟随郭老走回其在外间的大办公室。“郭老,我不死心,您能不能跟我讲讲肾移植的事儿?”

关键字:  郭应禄 | 肾移植 | 肾病 

  2013年1月31日下午3点,在为郭应禄院士(以下简称郭老)拍摄完“中国医师控烟行动”公益活动宣传画面后,我跟随郭老走回其在外间的大办公室。“郭老,我不死心,您能不能跟我讲讲肾移植的事儿?”我确实是不死心的——尽管此前曾联系郭老,希望采访关于我国首例肾移植的事儿被拒绝。听到我的请求,“走,我们坐下来,我慢慢跟你说吧。”

  我国最早的肾移植

  “我看资料上说1960年咱们完成了国内的首次肾移植?”我首先发问。

  “(19)60年,咱们是做了两例肾移植。这两个人手术是成功的,但那会儿没有免疫抑制剂,过一个多月后,都不行了,就是这样。”郭老回答。

  “那会儿怎么就想着要做肾移植了?”

  “国际上,52、53年(实际上是1954年)人家就完成了同卵双生子间的肾移植,这个不存在免疫排斥的问题。故我们想开展肾移植,就做了。人家报了(病人)能活嘛,而且那会儿咱们的血液透析也不行啊。”

  “这俩病人当时是什么情况?”

  “就是肾功能完全不行了。”

  “是在北大医院吗?”

  “对,就是原来的那个老楼。”“这就是两次尝试。然后呢,首次成功的亲属间肾移植是1972年,在中山医科大学。”

  “是谁做的?”

  “嗯”郭老想了想,接着说:“北京(友谊医院)的于惠元去了。”

  “您当时去了吗?”

  “我没去。北京的于惠元,当地的梅骅” 郭老补充道,“这例是在兄弟间做的肾移植。”

  “不是双胞胎?”

  “不是双胞胎。接受肾移植的是位华侨,从国外回来探亲,他有肾结石。当时没有B超、没有磁共振,那时候检查只能靠X线,做了个腹部平片,明确是肾结石。”

  “这例病人被诊断为肾结石后,也没做其他的(检查),然后就做肾结石(手术)。没想到就碰到肾脏的血管。这个肾脏就保不住,切了。病人接着就发生了尿毒症,再一了解,原来这例病人对面(指肾结石手术对侧)没肾。”

  “哦,是原发的?还是这个病人以前切过(肾)?”

  “是原发的。”

  “孤立肾?”

  “对,孤立肾。他家一个弟兄说愿意给他一个(肾)。当时就安上了。这是当时活的最长的。”

  “活了多长时间?”

  “一年多。但这个病人不是因为肾功能不好死的,肝脏出了问题。”

  “什么问题?”

  “现在就不好说了。有人说这个病人可能是(乱)吃东西,感染了重度肝炎,使肝功能坏了,也有人说是免疫抑制剂用得太多了,使肝功能受损。”

  “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用免疫抑制剂了?”

  “嗯,那是1972年了,这是咱们国家异体肾移植最早成功的一例。再有就是(19)74年,上海中山医院,做的尸体肾移植,(病人)活了。”

  “这个活了多久?”

  “活了好几年呢。74年的这一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做手术的时候我们没去,但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法跟我们有关系。74年,咱们国家最早出国考察(肾移植)是我们,去的是加拿大。”

  “(这例移植的)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案基本上是(我们从)加拿大(学习过来的)方案。你看,这72、74年的(案例),基本上就解决了(肾移植)问题了。72年,那会儿吴阶平老师还不大岁数呢,在北京曾经组织过活动,他的幻灯都是我给他写的,是给外科大夫看的。

  “咱们国家第一部动员开展肾移植的专著是您写的吧?”

  “是我写的。”

  “那会儿写书跟现在不一样,上来就是临床,让大夫看了就会做,后边是机理,包括免疫是怎么回事儿。写的时候吴老师就说,‘你写临床,我写基础。’为什么呢?他的英文比我好,我的英文到现在也不行。”

  “那会儿不是文化大革命嘛,外国杂志也不像现在这样可以随便进(口),所以书写出来就成了宝贝,一会儿就抢光了。”

  “哪一年出的?”我继续追问。“(19)80年吧。”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