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是我国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突出表现为有多种自身抗体及全身多脏器受累。超过50%的SLE患者出现肾脏受累,狼疮性肾炎(LN)是其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几乎100%的SLE患者会有肾脏病理改变。
SLE是我国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突出表现为有多种自身抗体及全身多脏器受累。超过50%的SLE患者出现肾脏受累,狼疮性肾炎(LN)是其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决定患者的预后。几乎100%的SLE患者会有肾脏病理改变。目前,国际肾脏病学会(ISN)和肾脏病理学会(RPS)于2003年制定的LN病理分型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部分争议。尽管在该分型体系中特别提到了应描述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情况,但该体系是建立在以肾小球损害为核心的基础上,肾小管-间质病变在LN中的地位尚不明确。
我院分析我国北方地区5家大型三甲医院诊治的L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现肾小管-间质病理指标为判断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学者认为,ISN/RPS LN分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损伤程度,且肾小管-间质损害指数是判断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额外对肾小管-间质损害进行描述对该分型体系的完善是较好的补充。
LN的血管病变同样对病情的整体评估非常重要,但因其表现多样、分布不均匀,故在ISN/RPS分型体系中尚未较全面地描述和研究。我院利用单中心大样本队列,对近300例中国LN患者的血管病变进行全面评估,在国内外率先在经典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急/慢性评分体系中加入了血管损伤指数,并结合临床终点事件,将其权重与患者肾脏长期预后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提出,纳入肾脏血管损伤指数是对ISN/RPS LN分型体系的合理补充。
患者体内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是SLE重要的发病机制。传统认为,抗DNA抗体在SLE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而近年来发现针对非DNA成分的自身抗体在SLE发病机制也起了重要作用,包括抗中性粒细胞、抗内皮细胞和抗系膜细胞抗体等。而抗补体C1q抗体与LN的临床-病理活动度密切相关,联合LN另一经典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对病情评价更为精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