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医改才算成功标志是医患都幸福

作者: 来源:生命时报 日期:2013-03-14
导读

         3月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说,必须改掉以药补医的弊端,避免医院、医生从最弱势群体上赚钱,才能修复医患关系。如果套用这个原则,医改就不能只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改革,它还要解决医生从正当渠道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问题。

  3月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两会记者采访时说,必须改掉以药补医的弊端,避免医院、医生从最弱势群体上赚钱,才能修复医患关系。同日,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也提到,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作用、让医务人员感到幸福,医改是不会成功的。

  在同一个问题上,两位部长看似不大相关的两段话,其实是从医患双方的角度提出了医改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作为医疗改革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不论医生还是患者,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天平就无法保持平衡,即便出现一时的相安无事,也终难长远。

  在社会学中,评判一个公共政策的成败与否有几个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和公正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必要时,必须有人或机构通过利益再分配和补偿等方式,给那些利益受损者以补偿。

  如果套用这个原则,医改就不能只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改革,它还要解决医生从正当渠道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让医生不靠开大处方、进行昂贵的检查就能拿到匹配他们身份、地位、学识、技术能力的工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医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好地、心无旁骛地将治病救人作为唯一目标;患者也才能在医生的尽心、尽力、尽职中,获得最好的诊疗效果。

  无论什么人,工作积极性的培养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劳有所得”便是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对医院来说,当务之急是改变当前医疗行业中,把医生收入和科室或医院收入挂钩的分配方式,以医生诊治的病人数量、工作时间、患者满意度等作为标准进行利益分配。这将有助于将“多开药收入高”转变为“多劳动收入高”,既是对医生辛苦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患者合理花费的一种保护。

  陈竺部长说,医生的收入不应从“大处方”中来,不应从最弱势群体的口袋里来,那么,钱从哪儿来?欧美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是来自国家投入,二是来自其他各种保障机构的扶持。显然,在这方面,我们的医疗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