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RBD常发生于睡眠开始的90 分钟之后或黎明前几小时,临床特征是在REM期肌肉张力迟缓消失时,出现狂暴的攻击性或防御性的复杂行为,可表现为面部和肢体的各种不自主的复杂而混乱的异常动作行为,动作比较粗暴、猛烈,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呼喊、反复坠床等,可伴梦语。发作后,部分患者可回忆作了噩梦,梦的内容生动,常充满暴力与不快感。 PSG在REM睡眠期至少显示下列情况之一:① 颏肌肌电图显示肌肉紧张性过度增加;②&n
梦魇(nightmare)
多发于夜间中期和后1/3 的快速眼动(REM)睡眠期。主要表现为以恐怖不安或焦虑为主要特征的梦境体验,恶梦内容生动,如被猛兽追赶等,导致儿童呼叫呻吟,突然惊醒,醒后仍有短暂意识模糊,情绪紧张、心悸、面色苍白或出冷汗等。对梦境中的内容能回忆片断。
梦魇的常见原因包括三方面。① 心理因素:如看到或听到恐怖的事情、由于学习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② 躯体因素:如睡前过饥或过饱、剧烈运动、睡眠姿势不好(如双手放在前胸使胸部受压迫、呼吸不畅)、患某些躯体疾病等;③ 药物因素:如长期服用抑制REM期睡眠的镇静安眠剂突然停药。
梦魇多为暂时性,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当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做恶梦时,可叫醒孩子, 并给予适当安慰。
梦语
是指在睡眠中讲话或发出声音,清醒后本人不能回忆。可以因情感应激、发热或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等促发,是在大脑普遍抑制的基础上,语言运动中枢的单独兴奋。
偶尔的梦语不一定是病态,经常梦语多见于儿童神经症和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症,一般有素质性及家族发病倾向。
睡行症(sleep-walking)
亦称梦游症。睡行症表现为起始于入睡前1/ 3 阶段中NREM 3、4 期中的一系列复杂行为,以患者在睡眠中行走为基本临床特征。发作时,患者从睡眠中突然起床,在未清醒的情况下,在床上爬动或下地走动,偶可见较复杂的动作(如穿衣),此时不易唤醒,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后又可安静入睡,事后遗忘,易并发夜惊和尿频。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白天过度疲劳、连续多日睡眠不足、感染发热、睡前服用安眠药等可诱发睡行症,而某些容易导致睡眠惊醒的疾病, 如癫痫、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也与睡行症的发作有关。
睡行症的治疗首先应避免诱因,注意睡眠卫生,生活规律,保持睡眠前心情愉快;要防止睡行症儿童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对频繁发作的儿童可暂时用一些地西泮等药物。
快动眼睡眠期行为紊乱(RBD)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RBD常发生于睡眠开始的90 分钟之后或黎明前几小时,临床特征是在REM期肌肉张力迟缓消失时,出现狂暴的攻击性或防御性的复杂行为,可表现为面部和肢体的各种不自主的复杂而混乱的异常动作行为,动作比较粗暴、猛烈,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呼喊、反复坠床等,可伴梦语。发作后,部分患者可回忆作了噩梦,梦的内容生动,常充满暴力与不快感。
PSG在REM睡眠期至少显示下列情况之一:① 颏肌肌电图显示肌肉紧张性过度增加;② 肢体肌电图出现大量动作电位;③ 不存在癫痫性电活动。
患者无精神障碍,但约60%可伴神经系统疾病。发作频繁者须选用药物治疗,如苯二氮类药物氯硝西泮等。另外须预防继发性损伤,减少本病患者发作时可能出现的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
该病起病年龄为2个月~56岁,发病高峰为7~12岁。该病发作频繁,每次持续时间短暂,约20~50秒。发作初期表现为出现喘息或呻吟声,两眼睁大,表情惊恐,伴有躯体运动性自动症,如突然坐起、猛烈过度活动,髋部向前用力,全身强直性僵硬,阵挛性抖动及肌张力不全样运动,抬头、摇头、头向后仰,上肢高举,下肢过度伸展,画圈、踏车样运动。患儿可在床上爬来爬去,甚至可坠床。
约59%的患者发作时意识丧失,发作后意识立即恢复。发作期脑电图可予以鉴别。可选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抗癫痫治疗。
总之,儿童期非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类型很多,部分患儿可同时合并多种类型,其发生多与心理因素、躯体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的发育和发展。另外,此类疾病也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或共患疾病,须予以重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