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其他

40例鞍区囊性病变的MRI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杨艳辉 整理 来源: 日期:2013-03-11
导读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研究指出,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分析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水平。研究指出,根据囊性病灶的位置、形态、囊内MRI信号以及特殊征象,可对上述3种囊性病变进行鉴别。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2期《临床放射学杂志》上。

  搜集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13例,Rathke囊肿15例。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囊性病灶的位置、大小、囊壁厚度以及”束腰征“、海绵窦包绕等特殊征象。应用SPSS 11.0软件包,采用卡方检验对病灶的大小及囊壁的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病灶位于鞍上者仅见于囊性颅咽管瘤,鞍内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仅见于Rathke囊肿。三者囊的大小和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P=0.0001;χ2=6.26,P=0.04)。无壁或薄壁者多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占40%(10/25),厚壁者多见于囊性垂体瘤,占53%(8/15)。病灶直径≥2 cm多见于颅咽管瘤,占63%(12/19),<2 cm多见于Rathke囊肿,占61%(13/21)。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信号较复杂,而囊性垂体瘤除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外,其余11例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束腰征“主要见于囊性垂体瘤(6/7例),亦可见于Rathke囊肿(1/7例)。海绵窦包绕仅出现于囊性垂体瘤。壁结节可见于颅咽管瘤和Rathke囊肿(各2例),颅咽管瘤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Rathke囊肿未见强化。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lcfsxzz.aspx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