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3月29日,伦敦卡农街车站大楼的屋顶上,几名工人清理厚厚的灰尘。如今,蓝天、白云、青草、碧湖、天鹅……“城市花园”已经成为今天伦敦的代名词,伦敦每年雾天不超过10天,“雾都”之名早已不实。
1930年3月29日,伦敦卡农街车站大楼的屋顶上,几名工人清理厚厚的灰尘。
2013年伊始,“大雾”、“雾霾”等词频繁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网络上。1月中旬北京空气质量甚至达到“六级”严重污染状态,全国数十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这不由让人回想起60年前伦敦的那场“毒雾事件”。不过,如今的伦敦已彻底摘掉了“雾都”的帽子,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城。
法律限制工厂建设
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1952年12月,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伦敦城区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夺走了超过1.2万人的生命。幸存者们的生活也从此改变,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支气管炎、流感、肺炎、心脏病等疾病。而这些烟雾就是来自伦敦工业、交通和家庭所产生的煤烟与海雾相混合,形成的极浓烟雾。
事件发生后,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痛下决心,通过一系列“铁腕”式的措施整治环境,并催生了世界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1968年后,政府先后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汽车使用条例》等多项法令。这些法令的严格执行与实施,对控制伦敦的大气污染和保护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
大力推进“绿色交通”
随着汽车的普及,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英国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净化装置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该笔收入用来推进公交系统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
伦敦市政府还公布了更为严厉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车进入伦敦,计划在20年内,减少私家车流量9%,每天进入塞车收费区域的车辆数目减少超过6万辆,废气排放降低12%。伦敦还计划2015年前建立2.5万套电动车充电装置。目前电动汽车买主将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还可免费停车。
除了限制私家车流量,以自行车为标志的“绿色交通”近几年在英国异军突起。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就是“绿色交通”的崇尚者,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从2008年起,约翰逊提出了自行车“旗舰计划”,内容包括开通巴克利自行车高速公路、自行车租赁计划、自行车培训、增加停车点和新组建一个自行车警察部门、保护骑车人的安全,以及一系列提升自行车这一交通方式形象的活动。
据伦敦自行车运动协会估计,伦敦每天有55万人骑自行车出行。如今在伦敦,带着折叠自行车坐地铁、火车已经是很自然的事,就连航空公司都有专门规定,为自行车空中托运大开方便之门。
倡导绿色能源
新能源的使用也是英国政府一直倡导的。按照英国政府2012年的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要占15%的份额,40%的电力来自绿色能源,既包括对依赖煤炭的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也包括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到时英国温室气体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
以太阳能电板为例,当个人或者公司选择安装太阳能,政府将给予太阳能发电补贴。这种收益不仅来自政府补贴,还有它的确能减少民众的日常能源消耗费用。
2011年底,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杜伦火葬场已计划在两台火化炉上安装涡轮发电机,利用火化热量发电,其中一台可为1500台电视供能,而另一台火化炉则可为火葬场办公区提供热能。
另外,扩建绿地是伦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目前伦敦人均绿化面积达24平方米。无论是别墅还是公寓,几百米开外一定会有大片绿地公园供民众游玩。政府还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黏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如今,蓝天、白云、青草、碧湖、天鹅……“城市花园”已经成为今天伦敦的代名词,伦敦每年雾天不超过10天,“雾都”之名早已不实。▲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