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透是病人站在X射线发射机前慢慢转圈,医生在显示器前马上看到病人的透视情况,如果看得不清楚,病人再变换姿势。比如,医生先让病人正对X射线发射机,然后转身,侧面对着X射线发射机,再背后对着X射线发射机。“胸透是把病人放在X射线下,来回检查,就像拍录像,可以在透视的情况下看到病人的呼吸起伏、心脏跳动。”胡医师说。 胸片是X光拍片,病人站在X射线发射机前,拍一张照片就好了。比如体检时,医生让我们抱紧X射线发射机,然后说“好了,下一个”,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啊,这么快”。这是拍X光片。 做
昨天,我们办公室里好几位做了妈妈的同事问我同一个问题:“小孩子今后还要做胸透吗?今后体检还要拍片吗?”她们说微博上都传疯了,说胸透可以致癌,在发达国家都已淘汰了,但在我国,有的地方还把胸透作为学生体检的常规项目。
这则微博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该报道说,山东省烟台市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日前提醒,胸透的放射线可致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癌症病灶,所以胸透不能成为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但目前,个别地方把胸透作为学生体检的“保留节目”,然而这样频繁接受辐射可能埋下致癌的祸根。
报道还说,一次胸透的放射线量就相当于10次X光拍片,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在为数不多的使用国家中,英国的使用频率仅为0.2%,而中国则高达61.8%,是英国的300倍。
“胸透会致癌,胸透是学生体检的保留项目”,这两天,许多家长看了这条微博后,都是满腹担忧。
那么胸透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是我们体检或感冒咳嗽时拍的X光片?
胸透和拍X光片是两回事
前者相当于拍录像,后者相当于拍照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胡红杰医师说,这则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恐慌,很大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胸透和胸片(拍X光片)的区别。两者其实是不一样的。
胸透是病人站在X射线发射机前慢慢转圈,医生在显示器前马上看到病人的透视情况,如果看得不清楚,病人再变换姿势。比如,医生先让病人正对X射线发射机,然后转身,侧面对着X射线发射机,再背后对着X射线发射机。“胸透是把病人放在X射线下,来回检查,就像拍录像,可以在透视的情况下看到病人的呼吸起伏、心脏跳动。”胡医师说。
胸片是X光拍片,病人站在X射线发射机前,拍一张照片就好了。比如体检时,医生让我们抱紧X射线发射机,然后说“好了,下一个”,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啊,这么快”。这是拍X光片。
做胸透,没有胶片,但医生会根据他看到的透视情况写一段文字描述病情,一般立马出结果;胸片则有一张黑白阴影的X光胶片。等这张胶片成形,患者需要等二十多分钟。
现在临床上,小孩子一般不做胸透
胡红杰主任说,微博上说胸透在我国的使用率高达61%,不知道他们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其实现在浙江省的综合性医院,用到胸透检查的项目很少,最多的是肋骨骨折和气管异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胸透检查开展得很少,主要应用于急诊,孩子的常规体检、门诊检查用的都是胸片,就是X光拍片。
浙医儿院放射科主任赖灿医师专门做了统计,医院大概每年要为小病人拍30多万次的胸片,而胸透只有1000多次,胸透大约只有胸片的1/300。
“一般我们医院收到气管异物的小病人,情况非常紧急,要立即把异物取出,才可能用到胸透,在X射线下让病人身体转一转,就能动态地确定异物所在位置,看得比较清楚;而不像胸片,只拍了一瞬间的影像,异物的位置并不如胸透准确,还要等上二十几分钟。”赖主任说。
儿童的常规体检中胸部放射检查都是X光拍片,不会用胸透。主要是因为射线量的问题,X光拍片每次用时0.2秒左右,每次的射线量大约为0.04mSv(毫希伏),而胸透用同样的射线,每做一次需要1-3分钟,1次胸透就有0.1-1毫希伏。“从射线量来说,做胸透当然要比X光拍片要危险很多,吸收射线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赖主任说。
普通人每年接受辐射的有效剂量不应超过1毫希伏,人类的很多活动都会有辐射,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希伏每年。另外像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希伏;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希伏;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0.5-1毫希伏。
辐射量排名:
X光片
磁共振和B超没有辐射
人类活动每年都会接触射线,胡红杰医师说:“来自自然界的射线,我们无法避免,而一些不必要的医学检查带来的射线,却完全可以避开。现在借着大家都在讨论胸透的机会,我们医生有义务提醒大家,不要滥做检查,减少辐射伤害。”
医院有各种各样的检查项目,哪些项目带有辐射?
胡医师说,医学诊疗学把检查分为5个方向,代表了5种检查手段:X光片、CT、磁共振、B超、核医学检查。其中,磁共振和B超没有电离辐射,可以反复做这两种检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剩下的3种检查手段,按照辐射量的排列,从低到高分别为X光片、CT和核医学检查。拍一张X光片吸收的射线量约为0.04毫希伏,做1次CT吸收的射线量大于1毫希伏,做1次核医学检查里的PETCT,吸收的辐射量比CT还高,这是融合了同位素放射线和X射线的检查,吸收的射线量也在1个毫希伏以上。
这3种检查手段,儿童、孕妇和打算怀孕的女性尽量少做。
“有些病人过于关注身体,就怕自己得了什么病,总是要求医生,各种检查都给我做一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有什么样的疾病倾向做什么检查,做完一种检查后是否需要做另一种检查,医生都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开出检查单。经常做不必要的检查,可能会吸收过量的辐射,反而导致疾病。”胡医师说。
建议成年人每年拍一次胸片防肺癌
胡医师特意介绍了每种检查的原理和特性——
X光片——适用骨折检查,每年拍一次查肺癌。
X射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射线量有差异,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X光片比较适用于骨折检查。另外建议成年人每年做一次X光胸片,可以发现早期肺部病变。
CT——适用对血管、颅脑、腹部脏器的检查,一年不要超过1次。
CT的原理是,X射线对人体某个部位的层面做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CT扫描速度非常快,急诊一般都会选择CT,还可做成立体的影像,成像分辨率也比X光片高。CT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大约占常规检查的一半以上,可用于全身器官的检查。
特别适用于血管、颅脑、腹部脏器的检查。但是辐射量比较大,一年只能做1次,建议年龄在45岁以上有抽烟史、有咳嗽、咳痰和气急症状的人可每年做1次CT检查。
核医学检查——适用肿瘤病人,普通病人不建议用。
利用放射线核素诊断的办法,包括骨扫描、甲状腺扫描、心肌显影和PETCT都是核医学检查。比如,让病人服用同位素试剂,用射线照相机等探测仪器,从体外显示标记试剂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了解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核射线还有杀伤细胞的能力。比如用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公认的有效疗法。
但是核医学检查和治疗含有较高的射线,一般普通疾病不建议使用,比较适用于肿瘤病人。
磁共振成像(MRI)——适用于中枢神经、乳腺、四肢关节的检查,检查时间要半小时。
磁共振是将人体放在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信号,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接收,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
磁共振成像主要适用于中枢神经、乳腺、四肢关节的检查,但是检查时间比较长,大约需要半小时,不适合急诊病人和带有心脏起搏器及精神情绪异常的病人。
B超——清晰度没有CT和磁共振高。
B超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监测脏器和血液的流量方向。B超是无创、没有辐射、价格低廉的检查手段,可以针对肝、胰、脾、肾等实质脏器,还可以看到心脏内的血流情况。但是清晰度没有CT和磁共振高,因为它的工作原理,B超也不做空腔脏器的检查,比如胃和肠。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