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如何避开健康传播的误区

作者: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25-04-26
导读

         中国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崔伟在一次会议中就如何做好健康传播工作进行了分享。他结合多年从事健康传播的思考和经验,指出在健康传播工作中的主要误区,同时提供了突破“信息茧房”和破圈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  健康 

引言中国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崔伟在一次会议中就如何做好健康传播工作进行了分享。他结合多年从事健康传播的思考和经验,指出在健康传播工作中的主要误区,同时提供了突破“信息茧房”和破圈的有效方法。

 

上图是在讲健康传播的时候经常会用的一个图。可以看到,一对年轻父母刚有了一个宝宝,给他买了很多的玩具。如果我们把父母当成传播者,把这个孩子当成传播受众的话,在受众的眼里或者在婴儿的眼里,他看到的是这些玩具的底部。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同样一个东西,看到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什么呢?我们在开展科普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与公众对某个信息及认知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精心制作的科普作品,我们认为非常出色,但受众眼中并非这样认为。所以,这张图警醒我们在进行健康传播的项目设计和内容策划时,一定是要站在受众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些问题。他们能不能看得懂?他们能不能接受?这个话题是帮助到了他,还是刺激到了他?还是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我们在批评他?这是特别需要重视和思考的一点。

 

另外,现在社会传播领域不是健康传播的知识不够,反而是健康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当前自媒体百花齐放的形势下,媒体传播充分体现了飞沫化的特点,健康信息无处不在,像飞沫一样弥漫在空气中。

 

但是,公众对这些信息可能没有感知,或感知并不强,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自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形式的变化。即便信息很多,很多人却熟视无睹,或者不知道要去关注什么。

 

面临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健康传播领域的专业机构,应扮演的角色和应做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呢?

 

第一,主动设置议题。在以前传统媒体时代,公众讨论的话题取决于媒体的引导。比如今天电视报道了什么事件,报纸上发布了什么新闻,这些事件就会成为公众讨论的一些议题。现在自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是多元化的,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不是还能够去设置这些议题?作为专业健康传播机构,应该主动来设置核心议题,引导公众去关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事件,然后使这些话题聚焦。

 

第二,发挥专业机构的优势。动员意见领袖共同传播相关话题,持续推动热点,强化社会动员。

 

第三,实时监测,更加精准的开展传播。

 

从内容角度来讲,我们在健康传播内容的设计方面,应该把话题做的更简单更明确,而且要投其所好。现在投其所好的信息分发机制是双刃剑,一方面能帮助我们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也会让我们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完全无感。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信息茧房”?一些人不关心健康信息,我们传播的健康知识就进入不到他的视野和心智中,这就需要把健康知识搭乘着公众关注的话题,以不同的形式搭载传播。所以现在的科普作品出现了相声、小品、脱口秀等不同的形式。原因就是不同人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搭车,搭热点的车,搭不同传播形式的车,让健康信息突破人们的“信息茧房”,最后触达我们的受众。

 

做健康传播一定要鼓励创新,一定要破圈。破圈跟突破“信息茧房”有类似的地方,如果就健康谈健康。对于不关心健康信息的人,你的信息就无法触达到他。所以,破圈就是把健康知识融入生活,融入情感,跨入到不同的领域,这样才能使这个信息得到更大的共鸣。

 

2015年,我们曾推出过一个爆款的果蔬营养的话题。这个话题迎合了当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报告发布的热点。报告发布之后,平均身高成为了超级热点话题。当时平均身高(男性1.67米,女性1.55米)远低于公众的预期。“你的身高有没有给国家拖后腿”成为了热点话题。为了结合这个热点,我们把“足量果蔬预防慢病”的概念改成了“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菜”,结果取得了非常好传播效果。六百多家网络媒体和十几家电视媒体开展了相关报道。

 

我们刚刚做了世界卒中日的访谈,我们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公众去关注它。我们发现早期识别卒中有个FAST原则,F就是看患者面部是不是对称。我们在这个访谈结束后跟专家商量,能不能转化成一个公众更容易接受的科普话题,就是“照镜子多微笑,可发现卒中迹象”。这个话题引起了一些媒体和机构账号的呼应;同时,搞笑博主、情感博主、军事博主等各类博主都来蹭这个热点。在短时间内,这个话题阅读量达到了6000多万。所以,要把我们生产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信息跟情感、跟公众的生活更多结合起来。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