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儿我可以吹一辈子。”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白辰,在《了不起的自己》现场谈起救治一位重症产妇的经历时,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这件事儿我可以吹一辈子。”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白辰,在《了不起的自己》现场谈起救治一位重症产妇的经历时,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从心外科医生到全网千万粉丝的医学科普工作者,白辰的故事里既有手术台上的惊心动魄,也有面对镜头时的真诚坦然。他讲述自己如何用科普“对抗”医学谣言,也分享自己患甲状腺癌的生死感悟;他回忆父亲因心脏病早逝的遗憾,更坚定“让更多人不再重蹈覆辙”的信念。所有的故事汇聚成《了不起的自己》的模样:医者的成长,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用责任与温度照亮他人的旅程。
01
▼
“九岁那年,我与医学科普结缘”
白辰说,自己与医学科普的结缘,在九岁那一年。
那年,白辰的父亲因风湿性心脏病术后用药不当离世。“如果当时有人科普抗凝药必须定期监测,结局或许不同。”这段经历成为他投身医学科普的初心。节目中,他罕见地提起童年,提起自己作为单亲家庭孩子在学校被“刺痛”的过往。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与疾病打交道,但白辰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让他有了不同的感悟。
2021年,白辰确诊甲状腺癌。同事给他做B超时说:“白辰,你这个最好得做了。”尽管知道甲状腺癌是“懒癌”,但紧贴气管的位置仍让情况不容乐观。好在,最后病理结果显示,是最普通的那种。
医生眼中的世界总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白辰住院期间,遇到一位让他印象深刻的23岁患者。患者第一次甲状腺癌,切除后复发,第二次清扫,病理结果不好,遇见白辰时他已经是第三次入院了。白辰说:“那一刻,我看到他的人生,可能就到这儿了。”
也许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归途,但我们能够决定这一生的旅途。科普,冥冥之中成了白辰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2
▼
科普的底色: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
在白辰的医者生涯中,他说有一件事“值得吹一辈子”。
那是一位二胎产妇,产后严重心衰被送到医院。她患有先心病,生二胎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情十分危急。手术过程困难重重,术后还出现多次突发室颤,但她凭借顽强的意志,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最终顺利出院。看到患者从奄奄一息到恢复健康,白辰医生感到无比骄傲。
但他更难以忘记的是患者的丈夫跪在自己面前求自己“救救她”,是患者婆婆那句“我们知道,我们不懂,我们真的是不知道有这么严重的事情会发生。”
民众对医学知识的匮乏,有时候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白辰就这样开始在科普这条路上前行。对于他而言,并非开局就是“王炸”,第一条视频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正是他初心依然,一路治病救人,一路医学科普,成为日常。
对于每一个做科普的医生而言,也许常会被问及一个问题:“如何平衡科普、临床和科研的关系。”
白辰的回答是这样的,第一保临床工作,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科研学术是医生丰富自我的途径,自己更愿意按部就班地去做。关于科普,他说,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更多地去进行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
03
▼
从“怼天怼地”到带动同行
从年轻气盛到心平气和,是为成长。
早期,白辰医生在科普视频中言辞犀利,敢于 “怼天怼地”。看到一些错误的医学观点,他总是忍不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其自己去 “怼”,不如带动更多的医生加入科普行列。如今,他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科室老师、主任等更多医生开展科普工作。
他深知谣言难以杜绝,“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但如果大家都致力于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谣言自然会失去生存的土壤。通过带动更多人,科普的声音变得更大,也能让更多人受益。
这个世界上,恶无法杜绝,如果我们放大善的力量,温暖就可以永恒。
有患者来到白辰这里,对他说:“因为您的科普,我知道了心梗的症状,这次带父亲来就诊。”科普的意义开始具象化。
看到有人误以为高血压越来越好,最终主动脉夹层、截瘫。白辰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普每一遍都要不厌其烦,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意义。”
“心中有术”是白辰的网名,“科普无界”是白辰的信念。这就是白辰,关于“了不起的自己”的回答。
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荟聚近200位医学科普工作者,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拥有4亿多的粉丝量,已经具备了医疗健康行业巨大的传播能量。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专业、科学、有用、互动深度,结合传播效率和资源整合方面的综合优势,为推动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