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临床表现复杂且风险各异,因此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定制。不当的处理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
胸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临床表现复杂且风险各异,因此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定制。不当的处理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医生需要迅速识别胸痛的类型和准确评估风险等级,这对于确保高风险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紧急处理措施包括确保气道畅通、进行心电监护、提供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稳定,以及实施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本文主要介绍药物治疗部分的要点内容。
治疗原则及药物分类
对于胸痛患者,明确病因是实施有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一旦诊断结果确定,应立即针对原发病因展开治疗。常见胸痛治疗药物见表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对于ACS患者,无禁忌者应尽早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镇痛及硝酸酯类药物等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心肌损伤,缓解症状,并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如肝素有助于防止血栓扩展,而硝酸酯类药物则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急性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的紧急治疗主要是循环和呼吸支持。对于高度疑诊或确诊的患者,除非存在出血或抗凝禁忌,应立即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急性肺栓塞的基础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同时促进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的紧急治疗原则是有效镇痛、控制心率和血压,减轻主动脉剪应力,降低主动脉破裂风险。镇痛通常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哌替啶。控制心率和血压的关键是降低左心室射血速度和收缩压,目标是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 mmHg,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对于降压效果不佳者,可在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联用降压药物如乌拉地尔、硝普钠等。对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卓。
在处理急性胸痛的患者时,如果怀疑主动脉夹层,应避免急于溶栓和抗凝治疗,因为这可能加重病情。
表1 胸痛治疗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1. 阿司匹林
用药目的:预防ACS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应用小剂量,75~150 mg/次、1 次/d。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 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 100~200 mg/d。
禁忌证:对乙酰水杨酸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体质。
不良反应及处理: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耳鸣、听力下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不良反应需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增强其他抗栓药的作用,与碱性药降低疗效,与非甾体抗炎药不应合用。
2. 氯吡格雷
用药目的:预防ACS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口服。新近心肌梗死,75 mg/次、1 次/d;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负荷剂量300 mg,继之75 mg/次、1 次/d,建议服用12个月(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禁忌证:对氯吡格雷过敏、严重肝脏损害、活动性病理性出血。
不良反应及处理: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腹痛、消化不良、皮疹等。无法耐受的呼吸困难应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抗栓药联合使用增加出血风险,不推荐与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联合使用。
3. 替格瑞洛
用药目的:预防ACS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口服。可在饭前或饭后服用。起始剂量为单次负荷量180 mg,此后90 mg/次、2次/d。除非有明确禁忌,替格瑞洛应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在服用首剂负荷阿司匹林后,阿司匹林的维持剂量为75~100 mg/次、1 次/d。已经接受过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ACS患者,可以开始使用替格瑞洛。
禁忌证:对替格瑞洛过敏、活动性病理性出血、重度肝脏损害。
不良反应及处理:颅内出血、鼻出血、呼吸困难等。无法耐受的呼吸困难应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禁止与CYP3A强效抑制剂联合应用,与强效CYP3A4诱导剂联合使用可能减弱疗效。
抗凝药
4. 肝素
用药目的:抗凝治疗,用于ACS、肺栓塞等疾病。
用法用量
n深部皮下注射:首次5 000~10 000 U,以后每8小时8 000~10 000 U或每12小时15 000~20 000 U;每24小时总量30 000~40 000 U。
n静脉注射:首次5 000~10 000 U,之后或按体重每4小时100 U/kg。
n静脉滴注:20 000~40 000 U/d,加至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中持续滴注。滴注前可先静脉注射5 000 U作为初始剂量。
n预防性治疗:高危血栓形成患者,大多用于腹部手术之后,以防止深部静脉血栓。在外科手术前2 h先给5 000 U肝素皮下注射,然后每隔8~12小时5 000 U,共约7 d。
禁忌证:对肝素过敏、自发出血倾向、血液凝固迟缓。
不良反应及处理:自发性出血,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急救。
药物相互作用:与多种药物合用可加重出血危险,与碳酸氢钠等纠正酸中毒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促进抗凝作用。
5. 低分子量肝素
用药目的:治疗ACS、肺栓塞等疾病血栓形成和复发。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的前外侧,左右交替。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用法为每日2次皮下给药,通常疗程为7~10 d。
禁忌证:对低分子量肝素过敏、凝血功能严重异常。
不良反应及处理:不同部位的出血表现,药物过量引起的出血可注射鱼精蛋白中和。
药物相互作用:不推荐联合使用增加出血倾向的药物。
6. 华法林
用药目的:治疗ACS、急性肺栓塞等疾病血栓形成和复发。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一般2~3 mg/d口服,若患者高龄、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等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起始剂量可适当降低。华法林起效较慢,在肺栓塞急性期治疗时,应给予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5 d以上。
禁忌证:肝肾功能损害、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溃疡。
不良反应及处理:出血,严重出血可立即静脉给予维生素K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增强或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均需注意。
7. 达比加群酯
用药目的:治疗肺栓塞,降低肺栓塞复发的风险。
用法用量:口服,应用水整粒吞服,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推荐剂量为150 mg(1粒)/次、2次/d,应维持长期的治疗。年龄≥80岁患者的治疗剂量为110 mg(1粒)/次、2次/d。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患者。 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不推荐应用达比加群酯。
禁忌证:对达比加群酯过敏、重度肾功能损害。
不良反应:鼻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抗凝药物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8. 利伐沙班
用药目的:治疗肺栓塞,降低肺栓塞复发的风险。
用法用量:口服。10 mg/次、1次/d,服用不受饮食限制;15 mg和20 mg建议与食物同服。初始治疗推荐剂量:前3周15 mg/次、2次/d,之后维持剂量20 mg/次、1次/d。
禁忌证:对利伐沙班过敏、有临床明显活动性出血。
不良反应:出血和贫血、恶心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CYP3A4和P-gp的强效抑制剂合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升高。
镇痛药
9. 吗啡
用药目的:心肌梗死患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镇痛。
用法用量:
n皮下注射:成人常用量:5~15 mg/次,10~40 mg/d。
n静脉注射:成人镇痛时常用量为5~10 mg。
n口服:每次5~10 mg,每天15~60 mg,每天3~6次,应个体化给药;缓释片每隔12小时按时服用1次。
禁忌证: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多种药物合用可加剧及延长抑制作用。
10. 哌替啶
用药目的:心肌梗死患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镇痛。
用法用量:
n镇痛:注射,成人肌内注射常用量:25~100 mg/次,100~400 mg/d。
n静脉注射成人1次按体重以0.3 mg/kg为限。
禁忌证:室上性心动过速、颅脑损伤、支气管哮喘。
不良反应:眩晕、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
药物相互作用:能促进抗凝药物增效。
硝酸酯类
11. 硝酸甘油
用药目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用法用量:
n片剂:成人一次0.25~0.5 mg舌下含服,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
n注射液: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5~10 μg/min,每3~5分钟增加5~10 μg/min。
禁忌证: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贫血、青光眼。
不良反应:头痛、眩晕、虚弱、心悸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致直立性低血压作用。
12. 硝酸异山梨酯
用药目的: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及治疗。
用法用量:
n片剂:口服,预防心绞痛,5~10 mg/次、2~3次/d。
n注射液:静脉滴注。初始剂量可以从1~2 mg/h开始,然后根据个体需要进行调整。
禁忌证:参考硝酸甘油。
不良反应及处理:头痛、面部潮红、眩晕等。严重低血压应立即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血管扩张剂、降压药联合使用可使降压作用增强。
13. 单硝酸异山梨酯
用药目的: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及治疗。
用法用量:
n口服:片剂10~20 mg/次、2~3次/d。缓释片,40~50 mg/次、1次/d。
n静脉滴注:以1~2 mg/h开始,根据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8~10 mg/h。
禁忌证:参考硝酸甘油。
不良反应及处理:参考硝酸甘油。
药物相互作用:参考硝酸异山梨酯。
钾通道开放药
14. 尼可地尔
用药目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用法用量:
n口服:成人5 mg/次、3次/d,根据症状轻重可适当增减。
n静脉滴注:尼可地尔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制成0.01%~0.03%溶液。以2 mg/h为起始剂量,可根据症状适当增减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h。
禁忌证:对尼可地尔、烟酸过敏者。
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等。
药物相互作用:禁止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降压药
15. 美托洛尔
用药目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控制心率和降压治疗。
用法用量: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主张在早期,即最初的几小时内使用。可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2.5~5.0 mg(2 min内),每5分钟1次,共3次,总剂量为10~15 mg。之后15 min开始口服25~50 mg,每6~12小时1次,共24~48 h,然后口服50~100 mg/次、2次/d。
禁忌证:心源性休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不良反应及处理: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药物相互作用:应避免与巴比妥类药物、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合并使用。
16. 艾司洛尔
用药目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控制心率和降压治疗。
用法用量:成人使用本品时,起始静脉注射负荷量为0.5 mg·kg-1·min-1,约1 min,随后静脉滴注维持,剂量自0.05 mg·kg-1·min-1开始,4 min后若疗效理想则继续维持,若疗效不佳可重复给予负荷量并将维持量以0.05 mg·kg-1·min-1的幅度递增。维持量最大可加至0.3 mg·kg-1·min-1。
禁忌证:支气管哮喘或有支气管哮喘病史、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
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
药物相互作用:与交感神经节阻断剂合用,会有协同作用。
17. 地尔硫卓
用药目的: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控制心率和血压。
用法用量:口服,起始剂量30 mg/次、4次/d,餐前及睡前服药,每1~2天增加1次剂量,直至获得最佳疗效。平均剂量范围为90~360 mg/d。
禁忌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
不良反应:浮肿、头痛、恶心、眩晕、皮疹、无力。
药物相互作用:与多种药物有相互作用,在开始或停止合用时需调整药物剂量。
18. 乌拉地尔
用药目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降压治疗。
用法用量:
n静脉注射:缓慢静脉注射10~50 mg乌拉地尔,监测血压变化,降压效果应在5 min内即可显示。若效果不够满意,可重复用药。持续静脉滴注或使用输液泵。
n静脉滴注:配制方法:将250 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如使用输液泵维持剂量,可加入20 ml注射液(相当于100 mg乌拉地尔),再用上述液体稀释到50 ml。静脉输液的最大药物浓度为4 mg/ml乌拉地尔。输入速度根据患者的血压酌情调整。推荐初始速度为2 mg/min,维持速度为9 mg/h。
禁忌证:主动脉峡部狭窄或动静脉分流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效的透析分流除外);哺乳期妇女。
不良反应及处理:常见血压降低引起的暂时症状,如眩晕、恶心、头痛。必要时减慢药物输注速度。
药物相互作用:与降压药同用或饮酒可增强降压作用。
19. 硝普钠
用药目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降压治疗。
用法用量:用前将硝普钠50 mg(1支)溶解于5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再稀释于250~1 0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避光输液瓶中静脉滴注。成人常用量:静脉滴注,起始剂量每分钟按体重0.5 μg/kg。根据治疗反应以每分钟0.5 μg/kg递增,逐渐调整剂量,常用剂量为每分钟按体重3 μg/kg,极量为每分钟按体重10 μg/kg。总量为按体重3.5 mg/kg。老年人用量宜酌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用量宜酌减。
禁忌证:代偿性高血压如动脉分流或主动脉缩窄时。
不良反应及处理:短期应用适量不致发生不良反应;毒性反应来自其代谢产物氰化物和硫氰酸盐;麻醉中控制降压时突然停用硝普钠,可能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需注意减量给药或停止给药以改善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降压药同用可使血压剧降;与多巴酚丁胺同用,可使心排血量增多而肺毛细血管嵌压降低;与拟交感胺类同用,本品的降压作用减弱;避免与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同用,会增强本品降压作用。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等. 胸痛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3): 290-301. DOI: 10.3760/cma.j.cn147798-20210115-00057.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