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颅内结核误诊为颅内转移性恶性肿瘤一例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9-07
导读

         1 病例资料 女,25岁。因低热、腹痛3个月,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个月入院。3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低热,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半个月后就诊于当地某诊所,予静脉注射(具体药物不详)3 d后仍反复低热,并出现右下腹痛、便秘。 入院40 d 前静脉输液过程中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伴活动障碍,转诊市级某医院,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①脑梗死;②颅内感染?③肺多发小结节影,转移

关键字:  颅内结核 

        1 病例资料

        女,25岁。因低热、腹痛3个月,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个月入院。3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低热,未予诊治,症状无缓解,半个月后就诊于当地某诊所,予静脉注射(具体药物不详)3 d后仍反复低热,并出现右下腹痛、便秘。

        入院40 d 前静脉输液过程中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伴活动障碍,转诊市级某医院,查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①脑梗死;②颅内感染?③肺多发小结节影,转移瘤?④肠肿瘤?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无好转,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加重。

        入院半个月前就诊厦门某医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性转移瘤。肠镜示回肠末段及回盲部溃疡,考虑:①克罗恩病?②肠结核及肠肿瘤待排。病理示小肠及结肠黏膜慢性炎,急性活动期,另见炎性坏死组织。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右半结肠癌并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双肺转移,脑转移。

        诊断:右半结肠癌伴双肺转移、脑转移。经相应治疗后右侧偏瘫无好转。入我科10 d前就诊于我院消化科,头颅CT检查示:脑膜炎,结核可能。胸、腹部CT检查示:小肠、升结肠多节段管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双肺多发病灶,考虑结核,见图1。遂转入我科。

        图1 颅内结核抗结核治疗前胸部CT所示双肺多发病灶,结核可能

        查体:表情呆滞,言语不清,颈强直;双肺呼吸音粗;右侧肢体肌力I级、肌张力升高,克氏征阳性,右侧Babinski征阳性。查脑脊液:结核杆菌DNA测定1640,李凡他试验(+ +),葡萄糖0.84 mmol/L,总蛋白1.53 g/L,氯化物113.9 mmol/L,白细胞105×106 /L,提示结核性脑膜炎。查红细胞沉降率(血沉)70.0 mm/h。

        诊断:①结核性脑膜炎;②肺结核;③肠结核。

        予大剂量异烟肼、利福霉素、链霉素、吡嗪酰胺及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异烟肼抗结核治疗,辅以降颅内压治疗。

        1周后症状好转,无低热、盗汗。复查脑脊液:李凡他试验( + ) ,葡萄糖2.39 mmol/L,总蛋白0.51 g/L,氯化物121 mmol/L,白细胞80.50×106 /L;查血沉30 mm/h,提示病情好转。后院外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

        2个月后复查脑脊液恢复正常,胸部CT检查示病灶明显吸收,见图2。目前仍在随访期,患者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右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

        图2 颅内结核抗结核治疗2 个月后复查胸部CT所示病灶明显吸收

        2 讨论

        颅内结核为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至颅内形成的多形性病变,其并发症严重、病死率高,是结核病危害最严重的类型之一。肺外结核因发病隐匿、常形成肿块、症状不典型或变化多样,易与肿瘤混淆,因此常导致误诊发生。

        2.1 与颅内肿瘤的鉴别

        颅内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与病灶累及部位有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抽搐、意识障碍、偏瘫等,故临床上易误诊。颅内结核脑脊液外观常表现为轻度磨玻璃样,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降低,白细胞数升高,腺苷脱氨酶(ADA)明显升高。但颅内肿瘤脑脊液检查也可表现为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降低,但脑脊液外观多透明,白细胞数一般不升高,ADA升高不如结核明显。结合血沉、头颅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结核抗体、结核DNA检测等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2 误诊原因

        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相应肿瘤表现相似。本例肠结核表现为右下腹痛、便秘,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右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与颅内恶性肿瘤表现类似。②过于依赖PET-CT 检查结果。③本例结核的全身毒性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低热,故使临床医生忽略了结核病的诊断。

        2. 3 防范误治措施

        ①提高警惕性,认真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细致查体,对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应想到肺外结核可能,对无肺结核病史者也不要轻易排除肺外结核。②应及时完善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该技术快速准确、特异性高、假阴性率低、耗时短,缩短了肺外结核诊断的检测时间,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支持。③对诊断困难,特别是与相应部位肿瘤鉴别困难者应及时取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④怀疑颅内结核时可多次反复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验,对其确诊极为重要。⑤通过现有方法不能确诊且又高度怀疑颅内结核者,可行规范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定期随访,以正确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颅内结核,临床医生应认真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和细致查体,并及时行脑脊液检查和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以避免误诊的发生。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