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床位紧张让康复不得不回家

作者:徐李燕 来源:生命时报 日期:2013-02-05
导读

         但为了满足部分此类患者需求,医院也预留了少数床位,占用了部分康复资源。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吴晓童说:“我在国外考察时发现,中国医生的治疗、手术水平和国外旗鼓相当,但术后国内病人的恢复情况却明显弱于国外,归根结底就是康复跟不上。

  “都说春运火车票难买,可我觉得,等康复床位比春运难多了!”上海的李先生最近很犯愁,他父亲半年前突发脑卒中,在某三甲医院抢救后,病情得到控制,但下半身却瘫痪了。前不久,他被医院告知:“你父亲已渡过危险期,要马上出院,把床让给病情更急的人。”

  父亲生活不能自理,家中又实在无人照顾,李先生决定把他送到专业的康复医院。但一去就被告知床位已满,至少要等1周,也无法加床。他又联系了家附近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方都说没有卒中康复的设备,收不了。李先生说:“三甲医院床位紧张,不让住,康复机构又实在太少,太难找,真不知该怎么办了。”

  如果说治疗是救命,那么康复就是让你活过来后,还能活得更好。人口老龄化使得康复需求大幅增加,康复机构的短缺则让不少患者陷入两难困境。统计显示,中国现有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康复专业技术人员39833人,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0.72%。以上海为例,上海康复护理病床的供需比高达1︰60,即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1人能住院。北京目前康复床位为1000张左右,与2015年达到5000张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为什么康复机构这么少?专家分析认为,首先,国家对康复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不够。拿报销来说,康复项目的报销比例较低,能报销的范围较小,报销时间也有限制,比如卒中病人术后几个月内的康复期治疗能报销,但过了这个期限,很多项目就报不了。

  其次,专业人士紧缺成发展瓶颈。2012年9月,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教授说,我国目前需要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超50万人,而从事相关工作的仅数万人,全国康复相关专业大中院校的毕业生,每年只有700多人,人才缺口极大。

  最后,慢病老人护理占据康复资源。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吴晓童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真正意义上的康复,主要对象是手术平稳期患者、急性疾病稳定期病人、慢性病有康复需求的病人,以及残障者。但目前来看,我们医院收治更多的是慢性病、常见病、老年人等。这家医院综合康复科主任路微波说,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不仅仅是做些防褥疮、擦拭等护理工作。但为了满足部分此类患者需求,医院也预留了少数床位,占用了部分康复资源。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吴晓童说:“我在国外考察时发现,中国医生的治疗、手术水平和国外旗鼓相当,但术后国内病人的恢复情况却明显弱于国外,归根结底就是康复跟不上。”如何才能缩短中国康复医学与国外的差距?

  第一,康复机构短缺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改建或筹建康复医院,如上海市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增不低于200张的康复床位。北京已将部分二级医院转为康复医院,如北京东城区隆福医院、丰台区铁营医院等。不过,记者去隆福医院调查时,有位护士却说不知道自己医院有康复科,另一位护士则告诉记者,康复科在另一个院区,具体情况她也不清楚。

  第二,要理顺各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制度。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以急性期病人的早期介入治疗为主,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及时下转;康复医院承接从大医院转来的病人,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康复服务;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则为恢复期病人提供持续康复治疗

  第三,老百姓也要加大对康复的认识。举例来说,63岁的陈先生2年前突发卒中,溶栓成功后身体偏瘫,多数时间窝在家里,现在已经不能说话,连水杯都握不住。如果他术后坚持做康复,肢体的恢复情况会比现在好得多。所以,一些术后、慢性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充分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