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既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心理社会问题,因为既与遗传因素,个体素质和身体状态有关,也与多种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生物学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被称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大部分疾病都符合这样一个规律,疾病的发病机制包含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原因。失眠是个经典的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慢性疾病。
1、遗传因素
影响睡眠的生物学因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遗传背景。尽管大部分睡眠障碍性疾病不会像我们熟知的一些遗传性疾病比如色盲、地中海贫血、先天性聋哑、肌营养不良、某些类型的智障那样由父母或家族的基因遗传给子女,但是睡眠相关的很多疾病都与多基因和父母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联。
如果父母都睡眠不好,子代发生睡眠问题的概率就会大很多。如果父母都有出色的稳定的睡眠能力,从生物学层面讲子代具有良好的睡眠概率极高。
但是即使拥有完美的基因,环境的因素仍然可以使基因的表达发生异常的修饰和突变,因此,遗传的因素对睡眠的质量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即使你的父母都拥有超级优秀的睡眠能力,你也要按照公认的生活方式好好保护你的睡眠财富,如果不珍惜,任意挥霍“睡眠家产”,同样也会患上睡眠相关的疾病。
同样,如果你的父母睡眠不好,你通过后天的努力,仍然可以拥有好的睡眠质量。
2、生物学因素
第一,疾病
除了遗传因素以外,还有很多生物学因素与失眠有关。比如某些躯体疾病可以导致失眠。像脑部疾病经常会引起睡眠障碍,因为睡眠的中枢在大脑。常见的脑部疾病比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帕金森,痴呆,脑肿瘤,大脑的各种炎症性疾病等。因为干扰了睡眠相关的脑部结构、神经网络、神经通路、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导致了睡眠障碍。
除了脑部的疾病外,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也会干扰睡眠。比如癌症,特别是癌症相关的手术、放化疗对睡眠影响很大;还有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胃肠疾病,哮喘,前面谈到的鼾症,肺部疾病,过敏性疾病、耳鼻咽喉的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等等,这些躯体疾病会导致全身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长期的这种病理状态,一定会影响睡眠。
第二,药物
睡眠的影响因素不仅与各种躯体疾病相关,睡眠的问题与药物关系也十分密切。伴有多种躯体疾病的个体,免不了要服用多种药物,包括中药在内,有些药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对中枢有兴奋作用,或者干扰睡眠的结构,就是我们影响我们前面谈到的睡眠分期,还有些药物会导致噩梦,不宁腿综合症。
如果你有失眠的问题,在就医时,一定要跟医生沟通清楚尽量选择对睡眠干扰少的药物。如果因为某些疾病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睡眠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医生确认是否与药物有关,必要时要调整服药的时间和剂量和种类。
第三,生理变化
除了疾病和药物的因素外,我们身体生理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睡眠问题,最常见的孕产期,经期,因为激素的变化和各种身体的不适都会对睡眠有一定的影响。以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了,改善睡眠自然就有了抓手和干预靶点。而不是盲目地吃安眠药了。针对这些生物学层面的病因治疗,睡眠自然就会改善。
3、心理学因素
除了生物学因素以外,影响睡眠的一大类因素还涉及到心理学因素。心理层面的因素是失眠特别常见的原因之一。有些患者是因为长期失眠影响了情绪,不良的情绪进一步加重失眠;而有些患者是因为情绪不好,导致了失眠,长期睡不好觉,进一步恶化了情绪。
夜深人静的时候,各种负性思维负性情绪汹涌袭来,造成大脑高唤醒状态,会严重的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通常来说早醒是抑郁症显著的特征性标志,而入睡困难往往伴随着焦虑。解决这部分人的睡眠问题,仅给予镇静药效果并不好,而需要从情绪入手。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失调,扰动心神,神不安则卧不寐。思虑过度,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夜难入眠。中医讲睡觉先睡心。心都没有放下,是不可能睡好的。
我的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既往身体非常健康,睡眠也很好。有一天丈夫大量饮酒后鼾症加重,在她身边意外猝死。她受到了极大的刺激。1年来几乎每晚都睡不着。一到晚上脑子里就浮现各种可怕的画面,顿时大汗淋漓,心跳加速,自己都能听到心跳的声音,频繁的上卫生间,难以入睡。有时睡了一小会,做的梦也都是紧张恐怖不愉快的各种场景,常常在噩梦中惊醒。
白天心慌气短,头晕乏力,身上忽冷忽热,吃不下东西,体重急剧下降。晚上有时候困极了也睡不着。睡觉的时候要把头蒙到被子里,每到夜晚来临她都觉得异常恐惧紧张,担心如何熬过这一晚,不敢独自一人在家。
吃了各种镇静催眠药,尝试了各种偏方,效果都不好,整日昏昏沉沉,痛不欲生。后来干脆时不时搬到酒店里补充一下睡眠,偶尔会改善,但也没有真正解决主要问题。
这位女士的失眠显然是丈夫猝死这个强烈应激事件所致,她的症状完全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伴有显著的焦虑情绪。她的失眠显然只给予镇静药是不够的。后来我们团队给这位女士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心理治疗辅助抗焦虑抑郁药物,加上亲人朋友的陪伴和支持,以及坚持体育运动,她的情况才慢慢得以改善。
4、社会因素
失眠的病因方面,除了生物学及心理学因素外,还要考虑社会学因素。有些患者常年睡不好,是因为居住环境太拥挤吵闹所致。
最适合睡眠的环境安静黑暗凉爽,适宜睡眠的温度17-28度,40%-60%相对湿度,这种环境符合人类进化的结果。
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靠不断奔跑获得食物。晚上睡在凉爽黑暗安静的山洞里群居得以繁衍生存,保持归属感。反思一下现代人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完全违背了进化的本能,这是导致疾病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比如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不仅对睡眠不利,对身心健康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5、睡眠习惯
当然失眠的问题除了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到睡眠习惯的问题。中医讲起居失常是睡眠障碍很重要的原因。在睡眠医学中认为,人的生物节律除了受到基因、激素、内分泌、神经网络的调控外,个体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睡眠的节律。
规律合理的睡眠习惯,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物节律,训练我们的身体保持一种规律的条件反射,晚上到点就困,早上到点就醒,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大脑的底层运行系统非常复杂,通过科学的训练也是可以做到的。想重新获得睡眠的本能,应该从顺应自然开始做起。
我们用课程的一半时间学习了失眠的医学定义和相关的疾病知识,强调失眠达到疾病的诊断是需要一些限定的条件的。短期的失眠、轻度的失眠、对日间功能影响不大的失眠都不必过度担心。要相信我们聪明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长期慢性的失眠原因复杂,可以借助自评工具了解自己睡眠的问题,为医生的诊断和病因的鉴别提供参考素材。
在失眠的病因方面,除了要考虑各种疾病因素外,还要考虑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对睡眠的不利影响。后面的内容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改善失眠的问题。就像我们的身体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变得更强壮,更好适应环境一样的道理,睡眠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科学的训练同样可以回归自然的状态。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