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文章,该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该研究选取了截止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所有新冠肺炎病例,并分析了患者特征、病死率、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以及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 1.病例概况
2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了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的文章,该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该研究选取了截止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所有新冠肺炎病例,并分析了患者特征、病死率、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疾病传播的时空特点以及所有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和医务人员病例的流行病学曲线。
1.病例概况
注: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疑似病例: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患者(仅限湖北省)。
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等标本病毒病原学阳性。
注:[6] 轻/中症:
1.轻症: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2.中症: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7] 重症: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气促,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02)/吸氧浓度(Fi02)≤300mg1mmHg=0. 1 Pa ),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02/Fi02进行校正:Pa02/F102x[大气压(mHg)/760]
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8] 危重症: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2.死亡数、粗病死率及病死率密度(注:粗病死率:用确诊病例死亡数除以确诊病例总数,以百分比表示。)
3.年龄分布、性别比例
患者集中在30~79岁。该年龄组占确诊病例总数比例,武汉市为89.8%,湖北省(包括武汉)为88.6%,全国(包括湖北)为86.6%。60岁以上的老年组病例数占比,武汉为44.1%,湖北(包括武汉)为35.1%,全国(包括湖北)为31.2%。确诊病例男女比例,武汉为0.99:1,湖北为1.04:1,全国为1.06:1。
4.时空分布
研究通过对报告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还原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不同时段全国地理分布变化情况。截止至2月11日,全国31个省份共报告44672例确诊病例(湖北占74.7%)。湖北以外首例确诊病例是1月19日确认的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1月24日~28日为第一个流行峰,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的异常高值,然后逐渐下降。(发病日期为病例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自我报告发烧或咳嗽开始的日期;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日”以实验室检测阳性日期代替。)按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和报告日期,发病人数在1月初开始迅速上升,在1月24日~28日达到第一个流行峰,后缓慢下降;但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异常高值,后逐渐下降;报告病例数在1月10日后快速上升,在2月5日达到流行峰,然后缓慢下降。
而此前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世卫组织传染病流行病学和控制合作中心的Joseph Wu教授在《柳叶刀》发表的《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分析认为,北京、上海、江苏和山东等省市,聚集性疫情所涉50%至80%的病例,其中83%的聚集性疫情以家庭为单位;聚集性疫情涉及年龄范围比较广,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均有牵涉;一代传播大约占22%,二代患者占64%,个别的会出现三代甚至四代患者。
5. 湖北以外病例及医务人员病例
湖北省以外病例发病高峰期为1月24-27日。68.6%的病例报告发病前14天内在武汉居住或去过武汉,或曾与武汉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医务人员病例发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现在1月28日。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716名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可能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1688名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具有病情严重程度信息,这些确诊医务人员集中在武汉(64.0%)和湖北其他地区(23.3%)。医务人员确诊重症比例在武汉为17.7%,湖北10.4%,全国湖北以外为7.0%,整体来看大多数病例为轻症患者(85.4%)。
2月7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团队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发表的《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提到,院内感染可能是出现医护人员病例的原因之一。
研究数据表明,①虽然2019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但大多数患者为轻症表现,总体粗病死率低。在死亡病例中,大多数为60岁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等。②2019新冠肺炎的发病流行曲线分析显示,总体呈现暴发流行模式,2019年12月发病的病例,可能为小范围暴露传播模式;2020年1月,可能是扩散传播模式。这种暴发流行的时间趋势与先前调查结论一致,即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野生动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状病毒从一种仍然未知的野生动物传染到人类,继而实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③本研究描述了1688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大多数病例为轻症患者(85.4%),其病死率要低于其他类型病例。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年龄有关,医务人员一般都在60岁以下。④截止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新冠肺炎医疗机构出现“超级传播者”事件。⑤总体流行曲线的下降趋势表明,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接触、多渠道高频率地传播关键的预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医信息),以及动员多部门快速反应,有助于遏制疫情。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作者同时提出当前研究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动物宿主的识别、传染期的确定、传播途径的识别、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包括简便的检测试剂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等等。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45-151
2. Nowcasting and forecasting the potential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2019-nCoV outbreak originating in Wuhan, China: a modelling stud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260-9/fulltext#figures
3.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1044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