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张定宇:有3条重要因素影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

作者:不详 来源:央视新闻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网 日期:2020-02-11
导读

          2月10日21时,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关键字:  新型肺炎 

        2月10日21时,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在我们医院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金银潭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的患者累计超过1500余例。绝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均可顺利出院,市民不必过分恐慌。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在会上介绍了武汉市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情况。马国强表示,截至2月9日,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1921例,累计确诊病例16902例,累计疑似患者13284例。

        围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工作。做好“四类人员”分类进行收治和隔离工作。全民健康普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查找源头,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来切断感染的源头。在“四类人员”分类、收治和隔离工作中,首先要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及时收治进医院进行治疗,对于疑似的患者要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对于发热的人员要进行跟踪,对于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观察。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全民健康普查,截止到9日,我们一共排查了3371个社区、村,按户数算我们排查了421万户、1059万人,户数排查的百分比达到98.6%,人数排查的百分比达到了99%。

        关于医疗救治,按照患者分类、医院分类来开展救治工作,也就是按照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治疗这样一个原则。大家也关注到了,我们利用方舱医院这样一种模式来接收、治疗轻症患者。利用武汉的三家重点医院,同济、协和、人民医院开拓重症患者的病床。同时,在医疗救治过程,还坚持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

        11日武汉拟将完成所有疑似患者监测清零

        马国强介绍,武汉市已经尽最大的努力来加快检测的效率,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做到疑似患者检测清零,目标是到明天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检测的“清零”。

        “大家可能看到在我们公布的数字里面还有疑似患者,这是为什么?因为每天新增的疑似患者从采样、检测到结果回来有一定的时效。”马国强说,另外,根据检测的规程,一次核酸检测为阴性,还不能完全排除,所以要等待一天以后再检测一次为阴性才能排除。

        1499名未入院治疗重症确诊患者已全部入院

        马国强在发布会上介绍,武汉开展“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以来,最大的难点就是确诊病人和疑似患者的集中管理、集中救治工作。2月8日,武汉有确诊重症患者1499人没有得到入院治疗,但经过努力开拓病床进行全力收治,到2月10日中午,这1499名重症确诊患者已全部入院。

        湖北不再强调核酸检测为唯一确诊标准

        张定宇介绍,现在的诊疗方案较早期有了一些进步。一是在诊断方面,湖北省不再强调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确诊标准;二是在临床分型上面增加轻型这一类型;三是确诊患者推荐用药有所增加;四是出院标准有规范,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核酸检测两次阴性,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方可出院。

        目前没有特效药,患者自身免疫机制很重要

        对于新冠肺炎,除了医疗救治之外,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治愈因素?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介绍,第一,是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过度恐慌;第二,要加强隔离、保护措施,家中发现有疑似或者确诊感染的新冠肺炎患者时,一定要将患者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或地点进行隔离和治疗,并且做好室内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加强自我防护;第三,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切的特效药,治疗过程中更多是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机制,所以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尤其重要。

        一次性防护服消毒后不能再使用

        有网友提问,武汉市防护服每日还是存在缺口,对防护服进行消杀后是否可以循环使用?是否有可操作性?消杀后的防护服效果是否影响防护?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关于防护物品,如果是一次性防护服,使用基本要求是不能反复使用。例如目前使用的一次性防护服、口罩、鞋套、靴套等均不能消毒后重新再循环使用。但是有些可以重复使用,比如护目镜、胶鞋等防护用品经过消毒、灭菌达到相应的消毒规范以后可以循环使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