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抗炎治疗被证实能给心血管病患者带来获益,这一作用独立于降脂以外,提示抗炎可望在未来成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案之一。
近年来,抗炎治疗被证实能给心血管病患者带来获益,这一作用独立于降脂以外,提示抗炎可望在未来成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方案之一。
单核细胞介导人体固有免疫炎症反应,在炎症致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桥梁的连接作用。
最新流式细胞术可根据其表面受体不同将单核细胞分为三型,即经典型(CD14++CD16-)、中间型(IM,CD14++CD16+)、非经典型(CD14+CD16++)。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中间型是促炎型,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分泌相关。
近期,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研究人员发现,外周血中间型比例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全因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等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研究者认为,单核细胞亚型概念的提出以及各亚型功能的确定有助于深入探讨疾病发生的本质。中间型可望成为心血管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抗炎防治稳定性冠心病的潜在靶点。
ROC 曲线显示,在预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1 年全因死亡时,中间型比例的最佳临界值是10.37%(AUC=0.865),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87.63%。
以此最佳临界值区分患者,中间型高比例组的全因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等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间型低比例组,与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结果一致。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中间型比例是全因死亡(HR=1.715)、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HR=2.136)、心血管死亡(HR=1.382)的独立相关因素。
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于该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258 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其中中间型高比例(≥ 10.37%)组69 例,中间型低比例(<10.37%)组189 例。
中间型单核细胞高比例组的吸烟、高血压、多支血管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比例及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 反应蛋白、尿酸水平均高于中间型低比例组。
来源:刘森,万进东,侯霁芯,等. 中间型单核细胞比例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影响.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1170-117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