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疾病的高发,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因其病程较长,患者多不易坚持治疗。当肌体免疫力低下或再次受到病毒等致病因素侵袭时,心脏将再次受到冲击,久而久之,病情不断迁延及反复,心肌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就可转化为心肌病。
各种疾病的高发,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心肌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因其病程较长,患者多不易坚持治疗。当肌体免疫力低下或再次受到病毒等致病因素侵袭时,心脏将再次受到冲击,久而久之,病情不断迁延及反复,心肌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就可转化为心肌病。
心肌炎与心肌病的预后截然不同,一般说来,心肌炎是可以治愈的,而心肌病因其病理改变呈进行性恶化,难以逆转,预后较差。因此防止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肌炎切不可“拖泥带水”。
北京北城中医医院苗阳主任: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的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对心肌的损害,常见是肠道病毒。一些细胞免疫会导致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损害心脏的功能和结构。
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症状呢?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在最初感染后的几周内发生,提示免疫机制受累,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症状在数周后消失而痊愈,不留任何症状或体征。极少数患者由于弥漫性炎症和坏死病灶暴发致命的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而死亡。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而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部分患者感染心内膜,至心内膜心肌损伤、坏死、血栓形成,继而出现纤维化、疤痕,引起限制性心肌病,病程一般以6个月内划为急性期,6个月以上的病毒性心肌病为慢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针对心肌病患者,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调摄精神,增强体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因此,心肌炎患者首先要从思想上保持精神愉快,安定清净,不贪欲妄想,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使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适当锻炼。通过做各种健身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来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发生或复发,但要注意运动量不可过大。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心肌炎患者平时要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休息。
早期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多数与消化道、呼吸道的病毒感染有关,故应着眼于预防病毒性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易感染者可口服或接种各种病毒活疫苗或注射较大量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此外心肌炎是脊髓灰质炎的常见并发症。脊髓灰质炎在流行期,约半数或更多患者伴发心肌炎,可发生猝死,故预防脊髓灰质炎十分必要。病毒感染早期要给予有效地治疗和休息,避免反复病毒感染、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防止心肌炎复发。
病毒性心肌炎的四大认识误区
感冒以后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吗?
微信朋友圈会有这样的说法:“小心感冒不注意,可能要了你的命!”这就造成人们甚至一些基层医生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其实只有大约5%的病毒感染可累及心脏,这5%的人大多都是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激素和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导致抵抗力下降,病毒趁虚而入,侵犯心脏。所以感冒了不必惊慌,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会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
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吗?
单纯感冒加早搏不一定就等于病毒性心肌炎,还要看心肌酶学指标是否有异常、动态心电图是否有恶性早搏出现、心脏彩超及心脏ECT检查是否提示有心肌损等进行全面分析,不可贸然因为一个症状就草草诊断。
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吗?
心肌酶谱高就是病毒性心肌炎,这也是不正确的,需综合分析。初步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时,都会要求患者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心肌受损的情况。但是心肌酶谱的高低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证据,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并非为心肌酶异常,医生还会结合心电图、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得了心肌炎后不会痊愈吗?
如果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也不必过度担忧,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可以痊愈,只有极少数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作为全科医生,在接诊这样“的病人”时,不能仅仅依据有明确的感染病史和临床表现,就给病人带上“病毒性心肌炎的”帽子,增加患者的担忧,还要结合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病原学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及ECT显示有无心肌损伤证据进行综合评估。
以上是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的简单介绍,一旦确诊患有病毒性心肌炎,还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性治疗,以免病情发展严重给健康带来更多的伤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