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管理有变化!腾出编制给村医,且伴随多项补助政策。
据光明日报报道,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工程作为2019年全省20件民心工程之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整改落实的具体举措,扎实推进。
河北省卫健委鼓励各市健全补偿机制、加强业务培训、推进基层综合改革等措施,全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多渠道补偿机制和多样化养老补助政策
河北省承德市重点开展“雨润工程”建设,着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承德市明确了多渠道的补偿机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三种补偿方式,给予村医不同档次的定额补助。
另外还采取多样化的养老补助政策,推进乡村医生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承担部分资金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很多村医长期以来没有参加过养老保险,养老问题一直是村医的一大后顾之忧。只有通过财政手段对村医养老加以支持,才能让更多村医老有所依。
2帮扶带教,提升村医医疗服务能力
解决基层医疗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只有能力上去了,患者才会更多地留在基层,基层医生才能获得更佳的收入。
承德市每年还对20%的村卫生室派驻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1个月的帮扶带教,强化中医药知识和中医药技术等培训。
“雨润工程”有效提升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队伍。
3创新编制模式,“镇编村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经开区腾出编制为村卫生室招聘编内工作人员,创新建立了“镇编村用”模式,将招聘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编制在镇卫生院,工作在村卫生室。
对新聘村医待遇由区财政全额负担,同时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区财政特别设立项目工资。
大家听惯了“乡聘村用”,“镇编村用”似乎和“乡聘村用”并无区别,但其实在操作上还是有区别的。
从张家口市的编制整合办法来看,与安徽省首创的编制“周转池”比较类似,就是专门把一些编制腾出来,供吸纳基层医疗人才用。
因此“镇编村用”应该是腾出一批编制,将合格村医招聘进来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村医,既然是招聘,必然有筛选,资质、技术优秀的村医会获得更多青睐。
4提供基层人才公寓
在住房方面,张家口市经开区区党工委、管委会优先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部分人才公寓,并投资400多万元用于集体产权标准化卫生室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设施建设标准。
住房问题的解决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新晋医学人才进入,也极大方便上级医疗机构帮扶人员的生活。
5构建县乡村三级健康服务网络平台
普及健康生活、提升健康服务是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以此为目标导向,首创“心连心”直播课堂,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健康服务网络平台。
在全县老中青医疗专家中,选拔讲师队伍,成立直播专家库,邀请县级三家医院专家每周在微信群中开设网络直播课,并通过清河县特有的三级宣传网络将课程直接送到群众。“心连心”直播课堂的打造,在普及知识、宣传政策、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不断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近日来,村医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亲自到河北省专题调研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了解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直接听取乡村医生意见建议。
王贺胜充分肯定了河北省及承德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
他指出,河北省出台以工作年限为计算依据的老年村医(赤脚医生)养老补助办法,将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本药物补助拨付到位,建立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机制,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考试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开展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特别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以及承德市实施乡村医生“县管乡聘村用”一体化管理,从农村选拔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
他强调,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完善养老保障政策、提高待遇、提升能力、乡村一体化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巩固提升,不断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为了切实解决村医队伍遗留问题,国家和各地方都出台了相关重要举措,不少人表示,这些举措很好,但关键在落实。
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完全落实到每位村医身上,就无法实现政策的价值。“落实”两个字说容易做到难,需要当地部门以强大的改革魄力来克服重重阻力,来改变固有思维和做法。
欣喜的是,已经有一些地方在真正地推行落地,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能够尽快推广全国,并落实到位。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