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外耳道炎 诊断要点:耳痒、耳闷。外耳道肿胀、脓性分泌物、结痂。鼓膜混浊、增厚。 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用内窥镜检查。
1
弥漫性外耳道炎
诊断要点:耳痒、耳闷。外耳道肿胀、脓性分泌物、结痂。鼓膜混浊、增厚。
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用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案:
1、清洁外耳道。
2、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3、外耳道涂抹哥台软膏。
4、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剂3.0克、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奥硝唑0.4克/100毫升。过敏者可以应用其他抗生素。疗程5—7日。
2
外耳道湿疹
诊断要点:局部瘙痒,外耳道皮肤增厚、脱屑、流水。
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耳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案:
1、清洁外耳道。
2、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3、外耳道涂抹哥台软膏、恩肤霜。
4、合并感染,静脉输液:0.9%氯化钠250毫升、克林霉素1.2克、地塞米松5毫克。奥硝唑0.5克。3—5日为一疗程。
调整饮食:吃清淡饮食,保持胃肠道机能正常,忌饮酒,避免具有较强变应原性的食物,如虾、蟹等,停用奶制品。避免骚抓。禁用热水、肥皂等清洗,禁止用刺激性药物。急性期、亚急性期禁止接种各种疫苗。
3
外耳道真菌病
诊断要点:耳痒、耳痛,耳道流水、流脓。外耳道壁及鼓膜上可见白、灰、黄或烟黑色霉菌苔。
检查常规:清理外耳道,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耳内窥镜检查。
治疗方案:
1、清理外耳道及鼓膜上的霉菌苔。
2、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
3、静脉点滴氟康唑100毫升。
4、合并耳道感染者,静脉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克林霉素1.2克、地塞米松5毫克。酮康唑100毫升。
5、外耳道涂抹达克宁软膏。
4
外耳道耵聍
诊断要点:耳闷、听力下降,多发生于耳道进水后。耳道内可见棕黑色团块物。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为传导性耳聋。细心的取净后窥耳镜检查,尽可能检见鼓膜,必要时耳内窥镜检查。本病需与外耳道胆脂瘤鉴别。
治疗方案:活动较好的可以取出,较大的可以耵聍钩取出,非常牢固的可以用耵聍水浸泡后取出。对于耳道感染的可以局部氦氖激光照射等。
5
外耳道胆脂瘤
诊断要点:外耳道灰白色鳞状堆积物,与外耳道皮肤甚至骨壁相贴,不易分离。间有臭味脓性分泌物。
检查常规:音叉检查为传导性耳聋。局部麻醉、或全麻后方可清理胆脂瘤上皮。乳突CT片检查病变有否侵及中耳、乳突腔。
治疗方案:不合并感染的胆脂瘤较易取出。合并感染时,由于外耳道肿胀,触痛明显,取出困难。此时注意控制感染。可以静脉输液、外耳道氦氖激光照射。必要时可以在显微镜下彻底的取出胆脂瘤上皮。
6
耳廓假性囊肿
诊断要点:耳廓囊性肿块。无明显疼痛。可以逐渐增大。
检查常规:在无菌的条件下,用5毫升注射器抽出淡黄色液体。
治疗方案:无菌条件下,抽出渗出液,外耳道口充填无菌棉球,然后将耳廓面、耳廓背面用石膏抹平,不用包扎。3—5日来医院去掉。手术,局部麻醉下,在隆起最突出处切开积液腔,吸进积液,然后充分骚刮囊腔,可放置或不放引流条,加压包扎。
注意事宜:如果石膏加压时出现发热、疼痛等,马上去掉石膏。继发感染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可以采用红外线照射。
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
诊断要点:
1、单纯型,间歇性流脓,鼓膜紧张部中央穿孔,传导性聋。
2、胆脂瘤型,持续流脓,量可多可少,有臭味。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边缘穿孔。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3、坏死型,持续流脓,常有臭味,边缘穿孔或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多为混合性聋。
检查常规:音叉、电测听检查听力损失情况,乳突CT、耳内窥镜检查病变范围与程度。
治疗方案:采用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型术。
8
分泌性中耳炎
诊断要点:短期内感到耳闷、堵塞感,时有耳鸣。外耳道无异常,鼓膜内陷、油状混浊。传导性聋,少数为混合性聋。不能漏诊鼻咽癌,一定要作鼻咽部CT!
检查常规:音叉、电测听检查多为传导性聋,少数也可为混合性聋。声阻抗检查,测试耳B型或C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多缺如。耳内窥镜检查、鼻咽部CT检查、颈部触诊排除鼻咽部肿瘤。儿童要检查腺样体。
治疗方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以及病因治疗。
1、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成人急性期可以应用头孢他定3.0静脉滴注,加入地塞米松5毫克。1%麻黄素滴鼻,咽鼓管吹张等。可以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2、手术治疗,鼓膜穿刺术、置管术、儿童腺样体刮出术。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