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加社会活动,有益老人身心,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很难。家住北京平谷区的张大爷也抱怨道,在小区宣传栏,从来没见过针对老年人的活动信息。李娟表示,我国倡导“积极老龄化”,参加社会活动对老人身心都有好处。
多参加社会活动,有益老人身心,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很难。本报调查发现,不少老人找不到活动场所,社区活动室质量也参差不齐。
老人活动场所太少
每天上班高峰期,北京115路公车一到团结湖公园站,很多老人便下车进了公园。王老太太告诉记者:“我爱唱歌,但小区不组织活动,每天便坐三四十分钟的车来公园。”天气好的时候,北京朝阳区朝阳路边上,经常有中老年人晚上在那跳舞。一个老先生说,马路边上尾气重,谁都知道。可家附近就这片地还能活动开,活动场所太难找了。
家住北京平谷区的张大爷也抱怨道,在小区宣传栏,从来没见过针对老年人的活动信息。他说:“我今年才65岁,身体硬朗得很。可小区没活动室,天气好时和邻居坐楼下聊聊天,不好就只能在家看电视。”在大连市某小区,住着上千户居民,老年人居多,却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年活动场所。不得已,老人自掏腰包搭建了3间简易小屋,每天都有几十位老人去娱乐。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事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小区有了健身器材、老年活动室等场所。不过,老年人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海南省一项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发现,42.7%的人表示所在街道没有老年群众组织,43.2%的人表示不知道有没有,仅有4.1%的人表示知道有。媒体调查也发现,老年活动室被荒废,或改做他用的很多。
经费少,难维持
张大爷所在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原来小区里有健身器械,后来很多都坏了,就拆了。居委会也想组织老人出去,但怕出安全问题,不得已作罢。”北京市东四十条附近某小区居委会主任则表示,组织任何一场活动都要钱,但政府没有相应的补贴。开始也组织活动,后来维持不下去,也就取消了。
不过,也有做得比较好的社区。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社区党委书记赵玉林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们一直很重视老人的活动需求,老人的参与度也很高。以前没固定活动室时,就租借茶馆、戏楼组织。现在有了80多平米的固定活动室,有乒乓球室、舞蹈室等,每周都有活动。
“积极老龄化”要落实好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表示,我国老年活动场所确实存在场地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老年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一是经费不足。有的社区有活动室,却没钱买配套设备;二是老年人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参与意识有差异,也影响着组织者的积极性。
李娟表示,我国倡导“积极老龄化”,参加社会活动对老人身心都有好处。她建议,一是国家应给社区拨款,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二是组织者也要让活动形式更多样,可以请专门的老师来辅导,采用比赛评奖等方式;三是老人也应意识到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参加。▲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