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卫生管理

上海郊区医联体:一个微信群包了全区大部分心梗救治

作者:陈斯斯 来源:澎湃新闻 日期:2018-04-25
导读

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医生龚辉的手机中,有一个微信群叫“金山心梗救治群”,群内237名成员中,有来自金山医院的同事,也有来自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二级医院的医生。

关键字: 上海 | | 医联体 | | 心梗 | |

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医生龚辉的手机中,有一个微信群叫“金山心梗救治群”,群内237名成员中,有来自金山医院的同事,也有来自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二级医院的医生。

群内每天都有一名值班医生,24小时针对辖区内接诊的各类心梗救治病例开展讨论,随时分析判断患者的心电图,最终给以明确的就诊建议。

这是上海金山区域医联体的一个小小缩影。通过两年多建设,区域内唯一一家三级医院——金山医院牵头建立起一张巨大的诊疗网,联合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通过紧密的合作交流、互动查房、培训等形式,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也让郊区人民就近看病得到了保障。

4月24日,记者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郊区医联体新气象”系列专题采访中获悉,在金山区,这样的模式不仅仅在心内科疾病领域实践,还探索于高血压、 、呼吸病、慢性肿瘤疾病等多发病、常见病领域。

目前,上海16个区都开展了区域医联体的探索,目的是为了给全区居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同时也形成了以儿科、妇产科、肿瘤等专科为特色的专科医联体。下一步,上海将积极探索民办医疗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希望能在医师双向多点执业等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家住金山卫镇70岁老人吴金木是金山医联体的受益者。

2017年3月14日,因为胸痛,通过家庭医生朱海虹,吴金木被诊断为“心肌梗死”。朱海虹是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她随即通过微信群联系到了金山医院心内科专家龚辉。半小时不到,吴金木即入住了金山医院。

龚辉及另一名心内科专家潘力杰为吴金木及时实施了一场心脏支架手术。服用降压药后第六天,老人病情稳定出院。

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心梗发生后要康复治疗,也要长期服药。出院后,吴金木随即转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朱海虹为其开了延伸处方,不需要每次去大医院,吴金木在社区即可配到常用药。

畅通的转诊渠道让吴金木及其家属都愿意留在郊区就诊。

“以前我们去市区大医院看病,要骑电动车一小时出村,转公交到上海南站,再转地铁,一去就是三个小时,花一天看病很正常,现在便利多了。”吴金木的女婿奚先生感激地说:“心血管病等不得,去市区医院根本来不及,他(岳父)病情又来得很急,如果这里没有好的大医院,很可能在急救途中发生意外,出院后一年来,家庭医生也一直帮助他控制病情。”

朱海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到大医院的病人,并非就此脱离了与她的联系,每周她都会通过微信群与龚辉交流,并会到医院探望病人,“一方面让我更好地掌握签约病人的情况,一方面为下一步他在社区康复治疗做好准备。”

在龚辉的手机里,有着237名来自各级医疗机构的心内科专家组建的“金山心梗救治群”,覆盖了金山大部分区域,24小时的交流和会诊,动态上传病人心电图,帮助区域内的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不需要为“去哪儿看病或手术”发愁。

留住肿瘤病人,不用郊区市区“往返跑”

不仅仅是心梗这一种疾病,经过两年多的医联体建设,呼吸疾病、高血压、 等多发病、常见病,甚至是肿瘤,其背后的诊疗网络布局都在逐步完善。

金山医院党委书记陈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6年,医院在肿瘤放疗科的基础上,整合外科、血液科等多学科专业团队成立肿瘤中心,扩大肿瘤患者的收治能力。2017年医院还引进了首台PET-CT,填补上海市远郊PET-CT配置的空白。而金山卫镇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解决了部分肿瘤病人出院后去哪儿康复治疗的烦恼。

“从金山医院出院后的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然可以得到来自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金山医院院长沈辉告诉记者,2016年4月,医院与金山卫镇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联合病房”,以神经康复和肿瘤临终关怀为主要诊疗方向,金山医院肿瘤科主任和神经内科主任担任联合病房学术主任,每周三下社区进行查房指导,解答疑难病例的诊疗,也解决了康复、关怀晚期肿瘤病人“一床难求”的实际困难。

除了辖区内的医疗资源的整合,金山医院还与辖区外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紧密合作,成立“大国工匠”周平红教授内镜工作站,由周平红团队每周定时下沉郊区;医院还引进大批知名专家,如特聘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宋元林担任化学伤害救治中心学术主任,指导和提升金山工业区创伤救治能力,还聘请上海影像研究所副所长王建华任介入中心首席专家。

将探索民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近年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而郊区医联体的建设成功,使远郊市民受益,减少了他们反复跑市中心大医院看病的苦恼。

来自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上海16个区都开展了区域医联体的探索,目的是为了给全区居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同时也形成了以儿科、妇产科、肿瘤等专科为特色的专科医联体。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共组建40余个医联体,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医联体建设,其中,参加医联体建设的二级医院达到83家,占二级医疗机构总数的79%,有效推动了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整体医疗服务效能得到优化。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相关人士指出,目前上海还将积极探索民办医疗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希望双方能够在医师双向多点执业、双向转诊会诊、学科建设互为补强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