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从埃及伊蚊唾液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分子量为15 kDa的免疫抑制毒素蛋白(命名为LTRIN),并对该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和生理学活性进行探索。3月5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从埃及伊蚊唾液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分子量为15 kDa的免疫抑制毒素蛋白(命名为LTRIN),并对该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和生理学活性进行探索。3月5日,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免疫学》上。
寨卡病毒(ZIKV)属黄热病毒属,于1940年代在非洲首次被发现,以埃及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对人类尤其是免疫低下的人群有较强的感染性。孕妇若感染寨卡病毒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2015年5月以来,寨卡病毒疫情在拉美地区大肆流行,并蔓延至60多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因此拉响了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警报。吸血节肢动物通过其唾液腺活性成分抑制宿主免疫和凝血反应,以从宿主成功获得血餐。蚊子作为分布极广泛的吸血节肢动物和第一大病原媒介动物,其传播多种病原的机制尚不明确。
科研人员发现,埃及伊蚊在吸血过程中LTRIN的表达显着上调。LTRIN通过抑制淋巴毒素β受体信号通路,在宿主吸血部位造成免疫水平低下,从而协助寨卡病毒传播。针对LTRIN的抗体可抑制埃及伊蚊介导的寨卡病毒感染。该项研究探索了埃及伊蚊成功吸血的环境适应机制;识别了新型免疫抑制剂候选药物分子;研究了虫媒病原传播的机制;证明了淋巴毒素受体干预对控制寨卡病毒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