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bet金博宝下载

缘何相信中医却不看中医

作者: 来源:生命时报 日期:2013-01-22
导读

         中医药学以宏观知识为基础,西医药学以微观知识为基础,而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主体是微观知识,因此,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西医师的诊治。明确了何为中医师和西医师,又明确了中、西医药学的优势、劣势,对患者的选择大有益处。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病以后,摆在中国人面前两大选择——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这是个问题。曾有个针对近1.5万人的调查,87%的人表示“相信中医”,但仅有27%的人“生病后首先看中医”,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即开中药的医生就是中医师。真正的中医师,在于他诊治疾病所依据的医药学理论,即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望闻问切”获知病人身体状况,分析归纳为“证候”,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中药。但有些人号称中医师,却仅仅依据西医药学的检查指标诊病,并且把中药当西药使用,就算能治好病,也不属于中医师的范畴。

  无论中医药学或西医药学,都不是医药学的唯一标准。在中、西医药学尚未统一的现今,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总的来说,中医药学准确性高,精确性差;西医药学准确性差,精确性好。从诊断上讲,再高明的中医师也判断不出体温是38摄氏度还是40摄氏度;再高明的西医师也说不清,同为上呼吸道感染,谁是热证,谁是寒证。从药物上讲,中医药学用地道药材来保障质量,但难以达到分子水平;西医药学能从分子水平保障药物质量,却不能针对性地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西医都可以使疾病得到控制。只不过,中医药学诊治的是“病的人”,西医药学诊治的是“人的病”。

  中医药学以宏观知识为基础,西医药学以微观知识为基础,而现代人的知识结构主体是微观知识,因此,现代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西医师的诊治。这也就能理解,为何许多自称“相信中医”的人却未必首选中医看病。

  明确了何为中医师和西医师,又明确了中、西医药学的优势、劣势,对患者的选择大有益处。具体如何选择,有3点供参考:

  1.相信科学,不要简单地相信传言。关于中西医最常听到的说法有:中医治慢病,西医治急病;中医治病去根,西医治病只是顶一顶;中药毒性小,西药毒性大等。这些传言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中、西医药学的本质区别,故难以作为选择的依据。仅就急病和慢病而言,中医也能治急病,如2003年的SARS,中医临床就达到了较好的疗效。国外没有中医师,西医也在临床治疗慢性病。药物方面,中药之所以毒性较小,是中医药学的宏观优势决定的;西药毒性大,则是西医药学的宏观劣势决定的。

  2.明确病因和病况以后再选择。尽管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总体上与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不同,但中医毕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国人总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例如“上火”是中医药学的病况,大部分国人都能理解其含义。有人会说,我不是学医的,怎能懂那么多病因、病况?这就要多学习,懂的多了,才不会盲目选择。

  3.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无论先看中医还是西医,疗效好,就说明选对了;若诊治后不见功效,甚至病情加重,则说明选择得不对,应另作他选。切勿先入为主,仅相信中医或西医,把治病的道路堵死一条。▲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