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手术的“三根管子”:胸腔引流管、纵膈引流管管、心包引流管。
胸心外科手术的“三根管子”:胸腔引流管、纵膈引流管管、心包引流管。
作为外科临床规培医生,胸心外科是我必去的一个科室。但是,当我看到病人身上这三根管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这三根管子的了解并不多。这三根管子有什么原则,注意要点及技巧呢?本文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介绍一下外科引流的历史进程,外科引流的概念形成于公元前15世纪,1859年软橡皮管应用于临床,1882年第一根烟卷管用于引流,1895年双套管吸引引流,1989年持续吸引用于临床,19世纪末外科引流原则基本建立。外科引流的不断进展造就了现代引流技术,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辅助。
胸腔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手术。在外形上,不同于腹腔引流管,但作用上,与腹腔引流管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分为治疗性作用和预防性作用。
治疗性作用:胸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胸部手术后的胸腔渗血、渗液引流。
预防性作用:胸腔引流管还可作为监测术后胸腔情况的作用,可以早期发现有无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气胸、胸腔感染等,以利于早期采取治疗措施。
在胸腔引流管未拔除之前,临床医护人员对引流管的护理都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性质;
2、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脱出情况,如有脱落,应马上封堵引流切口,防止气胸,并告知主管医生;
3、注意引流量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补液量,应用止血药物。
胸腔引流管的放置指征:临床上,实施肺脏手术后,基本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便于引流胸腔渗血、渗液,观察术后胸腔情况。
胸腔引流管的拔除指征:
1、若无胸腔出血、感染、气胸,可于术后3天内拔除;
2、若发生胸腔出血、气胸或胸腔感染,则根据引流液的性质及量来确定拔管时间;
拔除引流管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气胸,具体的技巧是拔出前,嘱患者深吸气后憋气,快速拔除引流管,并同时使用油纱及纱布封堵引流口。
纵膈引流管、心包引流管
纵膈引流管和心包引流管是心脏手术后较常放置的引流管,如果不是在心外科实习或轮转,一般都难以见到这两种引流管。
放置纵膈引流管和心包引流管的目的:
1、排出纵膈腔、心包内渗血、渗液,预防纵膈移位,防止造成心包填塞引起心跳骤停等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2、动态观察纵膈引流管和心包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根据引流量的颜色、量、性质,能够评估心包及胸腔内的情况,如有异常,能够及早干预处理。
纵膈引流管和心包引流管的护理:
1、手术后应经常挤压引流管,特别是术后12h内,每30~60min挤压1次,特别是应用止血药物后,应更注意挤压引流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造成心包填塞。
2、观察引流管时,若发现引流量偏多且有凝血块,突然减少或引流不畅,挤压引流管无效并且伴有生命体征变化,首先考虑急性心包填塞的早期征兆。
纵膈引流管和心包引流管的拔除指征:
1、手术后48~72h,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引流液逐渐转为淡红色或黄色液体,引流量在50ml/24h以下,即可拔除引流管。
2、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漏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保持引流口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引流口有无分泌物或红肿。
不知读者看完本文后有何感想,贵科室在这三根管子的应用上有何自身的经验,请指教。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