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正式放开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据《青岛日报》报道,青岛市物价局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国际门诊等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知》,正式放开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通知提出,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公立医疗机构自主确定。
据了解,青岛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开展。
价格改革青岛缓慢落地
十几年来,社会物价总水平一直在提高,而医疗服务价格并没有多大的提高,而且当初测算的价格还只是成本的一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据观察,此番青岛市物价等部门放开的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包括:特需病房、国际门诊、异地会诊、国际远程会诊、出院服务。根据上述通知,特需病房指医疗机构设置的向社会提供的设施条件达到较高配置标准的单间或套间。特需病房床位数与公立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的比例不超过10%。公立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合理制定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继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自主定价后,放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开始在青岛缓慢落地。
价格改革:从中央到地方
医疗服务价格扭曲,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突出问题。因此,自新医改以来,医疗价格改革领域就一直“动作不断”。2015年,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发挥市场竞争作用。
随后,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紧接着出台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是对上述文件(指《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进一步细化。
中央出台意见,地方也在不断跟进。山东、陕西、广东、天津等地都相继出台文件,要求加快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机制。
为什么放开特需医疗价格?
涉及到价格的改革,往往最能牵动人们的神经。那么,此番青岛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原因有哪些呢?
“跟药品零加成不无关联。”据业内人士介绍,刚刚过去的9月份,是药品零加成最后的期限。实行“零加成”后,公立医院的这一块“损失”将由三个部分来“填补”,即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政府补贴和医院自行消化。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政策性损失,财政补贴10%,医院自行消化10%,另外的80%将由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而普通的医师服务费的上调幅度显然不及特需医疗。”
对于很多公立医院来说,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难以大幅度上调,但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则可以作为适当的补充。一位公立医院的副院长表示,“放开特需医疗,说白了就是允许公立医疗机构去挣有钱人的钱,来补药品零加成的亏空。”
把部分定价权交给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放开特需医疗服务价格,让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的收费公开竞争,定价会更加趋于合理。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医疗服务价格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医疗服务价格也明显偏低。因此,参照此前非公立医院放开部分定价权后的影响,此次公立医院放开定价后,很可能会出现涨价的情况,但涨幅不会太大。
目前公立医院可知的医疗服务项目,有6000多项。虽然跟总量相比,青岛仅仅放开特需医疗价格显得“不足挂齿”,但不可否认的是,把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权交给市场,对于目前处于深水区中的医改来讲,意义深远。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