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其他

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关系的美国长程纵向研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 日期:2013-01-21
导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指出,婴儿期虐待对人格产生长期影响,增加日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值得探索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对我国建立从婴儿期开始的虐待监控干预体系也有借鉴意义。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9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婴儿期虐待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指出,婴儿期虐待对人格产生长期影响,增加日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值得探索其中的生物学机制;对我国建立从婴儿期开始的虐待监控干预体系也有借鉴意义。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9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采用长程纵向研究方法,从婴儿期入组76例样本,到成年早期有效样本56例.婴儿期虐待信息通过官方儿童保护机构的客观记录获得,家访1h再确认。成年早期用DSM-Ⅳ半定式临床诊断访谈工具评估反社会人格障碍、物质滥用、和抑郁障碍.多重填补和分层回归分析纵向数据。

  33.9%的样本有1条以上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38.0%符合物质滥用诊断,32.4%有抑郁障碍.分析显示,男性反社会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女性(F相似值=1.40,P=0.001)。婴儿期虐待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β=0.28,P=0.03)。剔除物质滥用和抑郁障碍的作用后,婴儿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β=0.19,P=0.04)。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zgxwyxkx.aspx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