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

预防自杀 | 中国人自杀率正在下降!

作者:管颜青 来源:搜狐健康 日期:2017-09-06
导读

          “很多人以为中国女性的自杀率高于男性,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率高,但其实现在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2000年以后,主要是男性高于女性,农村的女性人数是不断下降的,老年人的自杀率是上升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告诉搜狐健康。

关键字:  自杀率 |  | 预防 |  | 中国 |  |  

        “很多人以为中国女性的自杀率高于男性,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率高,但其实现在的数据已经发生了变化。2000年以后,主要是男性高于女性,农村的女性人数是不断下降的,老年人的自杀率是上升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告诉搜狐健康。

        2002年,客居中国的加拿大医生费立鹏(Michael Phillips)和他的中国同事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自杀率:1995—1999》,文中指出,当时中国平均年自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三(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一夜之间,中国的自杀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转眼间已过去十几年,中国自杀情况的数据却迟迟没有更新。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的空白,黄悦勤和刘肇瑞等学者研究了我国2002年至2015年5岁以上人群自杀率的变化规律以及现阶段我国自杀率的人群和地区分布特点。

        变化一:整体自杀率降至十万分之六,男性高于女性

        黄悦勤介绍,该研究所有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同时参考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数据,并全部换算为标化自杀率(以下数据单位均为十万分之一)进行比较。

        标化自杀率是指将不同的人群分布结构以统一的分布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排除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时多种因素对人群自杀率的影响,可使研究结果更为客观。

        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标化自杀率由2002年的15.61降至6.61,平均每年下降6%。男性从15.81降至7.57,女性从15.39降至5.61,男女比由1.03上升至1.35,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

        “但这并不能认为我国女性自杀率较低。” 黄悦勤补充道,“虽然说目前男女比在上升,但该比例仍略低于亚洲和东地中海国家,与一些高收入国家男女比达3以上的情况相比,更是差距较大。由此可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女性自杀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变化二:城市居民自杀率下降更多

        除2005年外,城市居民各年度自杀率均低于农村居民。自2002年起,城市居民标化自杀率由12.79降至5.07,农村居民由15.32降至8.39。整体来说,城市居民自杀率下降高于农村居民。

        该研究还比较了男女自杀率在城乡上的差异。其中,城市居民中各年度男性自杀率均高于女性;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2002年至2005年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然而到了2006年之后,农村男性自杀率均高于女性。

        变化三:农村育龄妇女自杀率逐年下降,城乡自杀率均随年龄而升高

        根据费立鹏2002年的研究,很多人以为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率依然很高,但黄悦勤介绍,除了城市及农村5岁—14岁人群自杀率很低,且各年变化不大之外,其他年龄组各年度均呈下降趋势。

        然而,城乡不同性别的各年龄组的自杀率下降趋势并不一致。城市和农村地区30岁—39岁女性人群以及城市45岁—49岁女性自杀率下降幅度最高,平均年变化率下降范围在13.0%至14.7%之间。

        其中,自2004年起,农村育龄妇女自杀率逐年下降。2012年之后,各年龄段农村育龄妇女均低于农村相应年龄段男性,但仍高于城市同年龄段男性以及城市育龄妇女。

        在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城市男性和女性自杀率下降幅度均较大,平均年变化率下降范围在8.5%至10%之间。

        此外,在2012年—2015年,各类人群年平均自杀率均呈现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其中以农村65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随年龄升高趋势最为明显,其中男性随年龄升高趋势大于女性。

        对于整体自杀率下降的原因,黄悦勤认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教育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等多方面原因相关。

        据悉,该研究将于10月发表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受访专家:

        黄悦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社长兼常务副主编。国内学术兼职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学术兼职有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附属健康与功能委员会主席,美国精神病协会国际会员和理事,世界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国际自杀预防协会会员。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