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

JACC:基线右束支阻滞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的临床影响

作者:佚名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17-08-19
导读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基线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心源性猝死(SCD)的影响。目前关于RBBB对TAVR患者晚期临床影响的数据很少。

关键字:  主动脉瓣置换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基线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心源性猝死(SCD)的影响。目前关于RBBB对TAVR患者晚期临床影响的数据很少。

        根据基线心电图存在RBBB总共纳入3,527例患者(平均年龄82±8岁,男性50.1%)。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和心律协会的心电图标准和解读建议对心室内传导异常进行分类。TAVR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根据瓣膜学术研究协会2定义。

        362例(10.3%)患者基线心电图存在RBBB,与较高的30天永久起搏器植入率(PPI)(40.1%vs. 13.5%; p <0.001)和死亡率相关(10.2%vs. 6.9% ; p = 0.024)。平均随访20±18个月,之前存在的RBBB与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风险比[HR]:1.31; 95%置信区间[CI]:1.06至1.63; p = 0.014)和心血管死亡率(HR:1.45; 95%CI:1.11-1.89; p = 0.006),但不与SCD相关(HR:0.71; 95%CI:0.22-2.32; p = 0.57)。之前有RBBB且无PPI的患者出院后2年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最高(27.8%; 95%CI:20.9%至36.1%; log-rank p = 0.007)。在对出院时无PPI的1,245例患者进行的亚组分析中,进行了完整随访,之前存在的RBBB与SCD和PPI的复合独立相关(HR:2.68; 95%CI:1.16 至6.17; p = 0.023)。

        10%接受TAVR的患者之前存在RBBB,并且与较差的临床预后相关。基线RBBB出院时没有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访期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或SCD的风险特别高。未来的研究应该评估旨在及早发现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风险高的患者策略。

        原始出处:

        Vincent Auffret, et al.Clinical Impact of Baselin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August 2017.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