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9时30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支救援医疗队抵达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立即开展医疗救援。据悉,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目前已接收超过190名地震伤员,其中住院40余人,多为骨折伤,华西救援队正在为患者验伤,分检中、重度患者。如何在危急情况下实施有效救援,我们来听听中国灾难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介绍地震灾害中医学救援的策略。
8月9日上午9时30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一支救援医疗队抵达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立即开展医疗救援。据悉,九寨沟县人民医院目前已接收超过190名地震伤员,其中住院40余人,多为骨折伤华西救援队正在为患者验伤,分检中、重度患者。如何在危急情况下实施有效救援,我们来听听中国灾难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介绍地震灾害中医学救援的策略。
急救篇:检伤分类是关键
李宗浩说,在地震后的急救工作中,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需要引起医疗人员注意,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急救队伍的作用,也能够避免不恰当急救造成的不良后果。
急救始于检伤分类
在分秒必争的形势下,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救助伤员?李会长说,检伤分类是关键。应该让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如护士长负责检验伤情,并将其分为红、黄、绿、黑四类。红色代表伤势非常严重,有生命危险,对这类伤员应该立即抢救。黄色代表伤势较重,但没有生命危险,可以稍后再处理。绿色代表伤势较轻,可等待转运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再处理。黑色代表已死亡,无须再处理。
李会长说,检伤分类是现代急救中特别重要的步骤,可在短时间内使急救队伍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救援效率。
谨慎搬运伤员以防截瘫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地震后很多伤员因为现场抢救时搬运不当造成高位截瘫。高位截瘫对伤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搬运伤员时一定要用硬质担架,有条件时应该使用颈托。在条件不具备时可用门板或桌子搬运,切忌扶着伤员走或“1人抬手1人抬脚”的搬运方式,也不应该用软担架。
另外,在运输伤员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其进行严密观察,以便随时监测其伤情或疾病变化。对已经发生截瘫的患者要注意经常翻转其身体,避免褥疮等发生。对于因开放性损伤造成内脏脱出的患者切忌立即还纳。
注意厌氧菌感染
因为浅层泥土中细菌较多,地震后导致开放性伤口较多,因此伤员易发生厌氧菌感染。这与平时医院中常见的感染不同。在地震后2~3天,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病人往往较多。这类病例在平时的临床上并不常见,因此,医务人员应该特别注意对这两类特殊感染的处理。对于开放性损伤在清洗、消毒伤口后不要包扎,以避免厌氧菌感染发生。
正确处理挤压伤
地震后,若伤员被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其大腿、臀部等肌肉丰满的地方容易发生挤压伤,表现为肌肉缺血坏死、肢体肿胀,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致命。对于这类伤员,应该立即解除其压迫,患肢不应抬高,应该避免患者活动,即使是能够行走的患者也应该限制其活动。对患处肌肉不能进行热敷、按摩,也禁用加压包扎,以避免加重肢体的缺氧。可以给患者饮用少量碱性液体。
保护篇:提倡安全救援
医务人员是急救工作中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安全对整个救援工作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李会长提到,急救中应提倡的观念不是“奋不顾身”,而是“自我保护”,急救人员应先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有能力去抢救别人。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救援脱险知识以外,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应该注意团队合作,服从统一领导,在有经验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救援。急救人员也应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灾难。要记住自己并非孤立地实施援救。李会长说,最近美国一位急救专家提出了“三角理论”,认为在地震来临时,应选择狭小空间的墙脚等“三角”地带来躲避。
对儿童伤员应注意保护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李会长说,在抢救儿童伤员时需注意对其心理状态的关怀。对儿童伤员应以安抚为主,避免让其接触刺激性的场面,有条件时应开辟专门的场所,让专门的人员照顾儿童伤员。
预防篇:注意防范次生灾害
现代城市非常脆弱,一旦遭受灾难导致水、电缺乏,垃圾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公共卫生问题。此外,不能忽视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预防次生灾害
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包括地面开裂、楼房坍塌。次生灾害是指地震破坏间接引发的火灾、水灾等。此次发生地震的汶川地处山区,应注意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坝垮塌等产生的次生灾害。
预防公共卫生问题
地震之后往往伴随着恶劣的天气,而灾难可能造成的电力系统瘫痪也大大降低了卫生条件。缺乏清洁的饮用水、粪便和垃圾等污物处理不当、传染病滋生等都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此次地震之后大雨不止,天气较热,李会长强调,应特别注意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霍乱等的流行。另外,还应注意尸体腐烂引起的卫生问题。
“中国是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全球大约1/3的地震发生在中国,但中国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总数的1/2。”李会长说。他认为,学习和普及急救知识,以及储备地震急救资源都有重要意义。
文章节选《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5月15日A3版。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