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CAR- T 不是万能神药!

作者:佚名 来源::菠萝因子 日期:2017-07-26
导读

          日前 CAR- T 疗法被 FDA 专家推荐,有望今年上市,受到了很多人关注,菠萝也做了介绍。但很快,我从兴奋转为担忧,因为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技术的局限,过于乐观。尤其当听说国内已经有人借机大肆炒作,我觉得有必要泼点冷水了。

关键字:  CAR- | T |  

        日前 CAR- T 疗法被 FDA 专家推荐,有望今年上市,受到了很多人关注,菠萝也做了介绍。但很快,我从兴奋转为担忧,因为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个技术的局限,过于乐观。尤其当听说国内已经有人借机大肆炒作,我觉得有必要泼点冷水了。

        今天通过回答读者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来介绍一下 CAR- T 更多的细节。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并且爱护这个有价值的新生事物。

1:CAR- T 和魏则西用过的 CIK 疗法一样么?

完全不一样!

        这两种疗法我都在《癌症. 真相:医生也在读》这本书里写过。

        CIK 疗法不是伪科学,而是美国科学家在 80 年代提出的早期抗癌免疫疗法,很可惜,当时对免疫系统怎么抗癌完全不清楚,这种方法有很大缺陷。后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也证明了 CIK 无效(虽然有医生和患者都觉得有帮助,但没能通过客观试验的检验)。CIK 早就被欧美研究者抛弃,而中国直到在魏则西事件后,才彻底叫停了这一类疗法。

        我们现在知道,不同的免疫细胞功能不同,并不是数量多就行。CIK 无效的主要原因就是输入的免疫细胞特异性太差,99% 以上都是对抗细菌,病毒这类的,根本没有对抗癌细胞的能力。

        而 CAR- T 则是在早期免疫治疗失败后,经过 30 余年研究改进,最近几年才被证明(对某些癌症)有客观临床疗效的最新一代细胞免疫疗法。

        它的核心改进,就是要克服 CIK 的缺陷,而特异性输入针对癌细胞的免疫细胞!

        临床试验证明,目前 CAR- T 对部分难治的血液和淋巴细胞癌症,包括急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效果不错,值得关注。

2:CAR- T 对实体瘤有效么?

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

        有很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但目前还没有数据,客观证明 CAR- T 对任何实体瘤有效。

        事实上,昨天《科学转化医学》发表论文,公布了 CAR- T 在神经胶质瘤里的 1 期临床试验结果,这是 CAR- T 针对实体瘤开展的最早临床试验之一。结果比较让人失望,10 位参加试验的患者无一缓解。

        当然,这个试验的科学价值很大,让科学家获取了更多 CAR- T 这种新疗法的宝贵第一手临床数据,为未来改进 CAR- T 提供了线索。

        CAR- T 技术很复杂,发展也日新月异,我们当然不能说 CAR- T 不可能对抗实体瘤。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理论和试验数据都显示 CAR- T 治疗实体瘤比血液癌症难度大很多,任重道远。

        如果现在有任何公司,宣传他们的 CAR- T 疗法 100% 确定可以治疗实体瘤,那一定是瞎扯。

        遇到这种人,你应该问一句:“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哪里?”

        记住,没有发表同行评议过的数据,不管公司 CEO 觉得咋样,都不能说确定有效!

3:CAR- T 有副作用么?

有!而且是属于副作用风险比较高的一种。

        目前临床走在最前面的是针对 CD19 这个靶点的 CAR-T,很多不同公司都有,我们可以统一叫它们 CART19。

        刚才说了,CART19 对一些难治的血液系统癌症效果非常不错,Emily Whitehead 这样的小女孩就是因为它而获得了新生。

        但 CART19 绝不能瞎试,因为它的副作用和疗效一样明显。主要有三个:细胞因子风暴,神经毒性和 B 细胞缺失。

        前两个副作用都曾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细胞因子风暴是由于 CAR- T 免疫细胞大面积攻击并消灭癌细胞后,身体内出现的剧烈免疫反应。这可能非常严重,最开始尝试 CAR- T 的患者甚至有的死在了这上面。幸运的是,现在已经有比较好的控制方法,不再致命了。

        神经毒性也是 CART19 常见副作用,多数并不致命,但有个别患者会非常严重。最近一年,JUNO 和 KITE 两家领先的 CAR- T 公司先后出现患者因神经毒性死亡。

        B 细胞缺失。这是 CART19 特有的副作用,原因是 CART19 能力非常强,不仅干掉表达 CD19 蛋白的癌细胞,还会随便干掉表达 CD19 的正常 B 细胞。因此,患者会不同程度缺失 B 细胞,无法产生抗体。而且这种缺失可能是终身的。患者需要定期输入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

        因此,CAR- T 绝不是应该随便用的。

4:CAR- T 贵么?

非常贵!

        据估计,CAR- T 如果上市,定价可能高达 60 万美金左右,和骨髓移植类似。

        它如此昂贵的原因,除了前期高额研发费用,还有就是本身成本特别高。

        每位病人的 CAR- T 治疗需要完全定制,从收集免疫细胞,到用基因工程引入新蛋白,到扩增细胞,再到回输给患者,整个过程异常复杂,对质检要求极高,如果出现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据估计,在美国每位患者成本就高达几十万美元。所以,即使定价 60 万美元,从经济上来讲,CAR- T 疗法依然可能只是赔钱赚吆喝。

        在中国,定价应该会低一些。但 CAR- T 由于本身成本很高,因此决不可能太便宜,很可能会需要几十万人民币。

        如果 CAR- T 很便宜,只有一种可能:操作粗糙,质检不严格。这样的 CAR-T,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很危险。

5:刚诊断急淋白血病,应该直接考虑用 CAR- T 么?

我个人反对。

        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两点:副作用大,价格昂贵。

        CART19 如果在美国上市,针对的会是难治或者复发的癌症,也就是说,其它疗法都不行的患者才会推荐用 CAR-T。

        CART19 目前对儿童急淋白血病患者效果最好。但是,这些患者多数根本无需用 CAR-T。用更便宜,更安全的化疗加上骨髓移植,70%-90% 的患者都能被治愈,何必冒险用 CAR- T 呢?

        CAR- T 目前最大的价值,是它给剩下那 30% 原本绝望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而且是治愈的希望。但新诊断患者,还是应该优先考虑更便宜,更安全的办法。

6:中国有 CAR- T 么?

有的。至少几十家,但水平层次不齐,差异巨大。

        中国有认真做 CAR- T 的公司,但也有不少完全是跟风,并没有核心技术,纯粹为了讲故事融资。

        整体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公司在质量控制和疗效上,目前还和美国领先的公司有明显差距。

        比如,同样用 CART19 治疗难治型儿童白血病,美国公司可以达到 80% 左右完全缓解,在 1 年后,依然有 60% 左右不复发。我还没有听到任何中国公司能到这个水平。一些医生朋友也告诉我,他们使用国产 CART19 的有效率和持续性,都和国外报道结果有不小差距。

        CAR- T 技术异常复杂,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中国公司有可能迎头赶上,做出更好的疗法。比如,最近有个大新闻,南京传奇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针对多发性骨髓瘤上 BCMA 蛋白的 CAR-T(叫 LCAR-B38M),早期临床试验有效率居然高达 100%,超过了美国公司,让世界震惊。

        中国公司是 CAR- T 技术的后来者,很多公司都说要“弯道超车”,但前提是知道弯道在哪儿,而且有一辆比别人好的车。

7:其它的免疫细胞疗法靠谱么?

在 CAR- T 成功后,各种各样的细胞免疫疗法如春笋般涌出,都说自己是最好的疗法。到底谁靠谱呢?

        我也不知道。

        但是希望大家记住一点:不管公司讲什么故事,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目前所有细胞免疫疗法都没有上市,都还在临床试验阶段!

        大家应该认为,这些疗法无论疗效,还是安全性都是未知的!

        千万要小心。

        我不知道现在中国情况如何,但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进行临床试验的疗法是不应该收费的!

        如果没有被验证的东西就可以打着“临床试验”的旗号,堂而皇之挣钱,那何必费劲去开发靠谱的东西呢?

        这种环境下,真正好的技术根本无法被筛选出来,劣币驱逐良币,慢慢的市场就被无效的疗法占据了。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CAR- T 是近年来科学上,临床上的巨大突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推动了一系列新型免疫疗法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它的成功还局限在少数血液系统癌症中。

        大家在为科学喝彩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被忽悠了。

        CAR- T 的研究还在全世界热闹地进行。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能降低 CAR- T 的毒副作用,能降低它的价格,更重要的,能早日迈过实体瘤这个坎,惠及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 for Sustained Remissions in Leukemia. N Engl J Med. 2016 Mar 10;374(10):998.

        2: Managing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Novel T Cell-Engaging Therapies.Cancer J. 2014 Mar-Apr;20(2):119-22.

        3: A single dose of peripherally infused EGFRvIII-directed CAR T cells mediates antigen loss and induces adaptive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19 Jul 2017

        4: https://www.novartis.com/news/media-releases/novartis-pivotal-ctl019-6-month-follow-data-show-durable-remission-rates

        5: https://www.novartis.com/news/media-releases/novartis-car-t-cell-therapy-ctl019-unanimously-10-0-recommended-approval-fda

        6: http://www.fiercebiotech.com/biotech/asco-dark-horse-nanjing-legend-biotech-shines-promising-car-t-data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